当前位置: 服装加工 >> 服装加工资源 >> 一说剪刀手就是爱德华他的金剪刀也很强
第一次听说他,是因为前央视著名新闻主播赵普。他说有个好朋友,手艺非常好,给很多大人物做过衣服。他自己穿的中山装,西服,便出自那位好朋友之手。他口中的好朋友,便是我的采访对象:谢宗体,为领导人定制服装的“金剪刀”。
网络上可以找到很多关于他的报道,大都围绕两件事:
年,他获得“金剪刀”奖,这是中国服装行业的最高荣誉,相当于建筑界的鲁班奖。
年,湖南吴哥世家服装公司给出百万年薪聘他为公司技术总监。对此,吴哥世家坦言:“我们看重的,就是谢宗体的精湛技艺。”
农民工出身的谢宗体,得到百万年薪的聘书,一时引起媒体热议。报道不断,四川日报甚至用头版头条来报道谢宗体现象能否“复制”?
紧接着他的服装开始受到了文艺界名流的高度肯定。后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聘请他为客座教授,北京服装学院也多次请他授课,书画大师范曾,央视主持人赵普为他题词,央视著名体育解说员刘建宏,政商精英都以能穿上谢宗体亲手缝制的衣服感到自豪,一时间声名鹊起。那几年是属于他的黄金时代的开端。
现在回忆起当年的两件事,他显得很从容:“这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的人生。但是我并没有太大惊讶,因为我知道这是对自己的技术水平的肯定。”
让我们回到故事的开端,年,他出生于四川的一个边远农家。开始学裁缝是在17岁,当年的他高考失利,准备学习一门手艺好养活自己回报父母。选择裁缝只是因为它相对其它手艺更轻松。
学会了简单的制衣之后,他就开始做一些衣服到集市上卖。天没亮就骑车去遂宁买布,贷款做个体服装加工;84年经人介绍去成都打工;到年只身前往北京一边打工还债,一边自费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多方面寻求学习技术,他一直在尝试。年,谢宗体终于在北京开了他的第一家时装店,“那时候收入就比普通工人多出不少,没出几年我就在北京买了车和房子。”
他的手艺也在努力中日渐成熟。然后他心里明白,这还不够,他在等一个突破。年,这个转折如期而至。
当时意大利服装工艺大师江先生(译音)到他所在的公司进行考察,谢宗体老早就倾慕意大利人精湛的服装制作技术,他明白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学习机会。那些日子,他把各种制衣上的疑问都掏出来向他请教,用心学习世界顶级的男西装工艺和制版技术。老先生也特别欣赏他的悟性,倾囊相授。
以至于现在回忆起那个意大利老先生,他的语气里还满是感激。“老先生对我特别好。他点拨了我好多,现在我还记得他。很多小的技术要点他一点拨就通了,衣服出来的效果就完全不同了。西方服装效果和味道就有了。”
手艺是熟能生巧的过程,正是在重复的过程中精进,这才有了开头的所讲述的一举成名。然而,这并不是一个天才横空出世的故事,从打工仔到百万年薪,这条路,他走了几十年。
他目前主要是西服和中山服及男正装的定制。
中山装在《中华文化习俗辞典》记载说:“孙中山参照中国原有的衣裤特点,吸收南洋华侨的‘企领文装’和‘西装样式’,本着‘适于卫生,便于动作,易于经济,壮于观瞻’的原则,亲自主持设计,由黄隆生裁制出的一种服装式样”。
年民国政府通令将中山装定为礼服,修改中山装造型,并赋于了新的含义。立翻领,对襟,前襟五粒扣,四个贴袋,袖口三粒扣。后片不破缝。这些形制其实是有讲究的,根据《易经》周代礼仪等内容寓以意义。
袖口上的三粒扣表示“民族、民生、民权”的三民主义。
后背不破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大义。
倒山字形“笔架盖”象征崇文兴教。
五粒扣代表“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权宪法。
四个口袋寓意“礼、义、廉、耻”四大美德。皆有讲究。
一件衣服的好坏,由很多因素决定,最主要的可以归结为四点:面料,辅料,板型。工艺这四点缺一不可。
虽然现在服装制板系统越来越先进,但是始终不能智能到可以离开人的调整。打板是一个将服装设计师的构想与服装工艺相连接的关键步骤,它有着将平面变为立体的神奇力量。在制板和工艺这一块,有很多人板做得很好,但是缺乏工艺的处理,一个好的板师,必须要研究工艺和人体结构,只有将它们结合在一起,才能做出有品位的服装。
而他是现代版的庖丁解牛。驼背,溜肩,大肚子等各种特殊体型他都接触过;什么面料好,能出效果他都试过;打版裁衣,手工,工业的制作流程他都清楚。对于细节的处理,他要求苛刻,尤其是胸部、肩部、领子等重点部位,再高级的机器都是达不到那样的效果的。正是因为这样宰牛数千,清楚它的每一处肌理结构,才成就了他使刀时的游刃有余。
“在中国服装行业里,能将传统匠人的手工艺技术与现代工业流水生产线较好结合在一起的人,就目前我所了解的圈子而言还没有发现更多具有这样功夫的人。会手工的不会工业化,会工业化的不会手工,会做衣服的不会打板,会打板的不会做衣服,很多会做衣服的不了解人体结构,所以能把衣服做好的人一定是专业知识较全面的人,”谢宗体说,“我亲手做的衣服,立体化处理非常到位。针对不同体型采取针对性做板和工艺处理,这才叫定制。那种量好尺寸到工厂加工一下不能称之为定制,是混淆概念,打擦边球的。”
可想而知,他做衣服非常慢的。
一件定制的衣服,从定面料。测量尺寸,到打版裁剪,缝制,前后可能要近半月的时间。并且,每件衣服做完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他会亲自上门送去。
“花了大精力做的衣服,如果用快递乱七八糟地寄过去,就对不起自己下的功夫。”也正是源于对衣服细节和品质的专注,他做的衣服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对手艺人来说,最好的宣传就是口碑。现在,很多领导人都要找他做西服。各界人士穿着他做的衣服,出现在世界政治和文化的舞台上,是他觉得最骄傲的事情。
其实最初他选择做衣服的时候,裁缝还是一个会被人看不起的职业,那时候也还没有人会用匠人精神来形容他。他只是喜爱西服,也有悟性,觉得自己坚持下来,一定能够把这件事情做好,就头也不回地一直做下去了。“做一个裁缝,把手里的衣服做好是很好的事情呀。”说是匠人,更像是一个痴人。当年那个17岁第一次拿起剪刀做衣服的高中毕业生,肯定没想到有一天他做的服装能够随着领导人出访,迎接外宾,传播到世界。
对于未来,他也有清晰的认识。他明确表明,现在是中西文化交融的时代,能够走到最后的,一定是中西合璧的衣服,用西方的服装结构,做带有中国文化符号的衣服,更符合当下人们对服装的需求。这正是他接下来要努力的方向。
采访过程中,他不止一次提到,“我口头表达特别差的,但是如果让我做衣服给你看,我能够做的很好。”我们爱讲含蓄,悟性,讲的东西比较浅,真正深刻的东西只能靠做出来,这是对手艺的高度自信。
所以当我问他知不知道自己目前为止一共做了多少件衣服时,他笑了。“那没法统计,这多了。我真是从来没算过,也算不清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做好每一件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