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加工

李宁市值3年翻了12倍后,国潮元老还

发布时间:2023/1/28 16:28:43   

文/晴天

出品/节点财经

作为“国潮六小龙”中最有资格的元老,经过巅峰与低谷的跌宕起伏后,李宁比其他品牌如安踏、波司登、特步、太平鸟、海澜之家等,都多了一份历史的厚重感。

年,已经退役的“体操王子”李宁在广东三水创办了同名体育用品公司——李宁。在发展的最初阶段,凭借创始人在体坛的名声,李宁快速崛起。同年8月,李宁运动服被选为十一届亚运会圣火传递指定服装、国家代表队参加亚运会领奖服及中外记者指定服装。

伴随着亚运会圣火的点燃和传递,中国运动品牌有了“牌子货”。

就像黄渤在《疯狂的石头》里说的,“牌子,班尼路!”李宁创立之初,中国经济也正处在腾飞的初期,市场化经济的带动下,不少知名消费品牌都在这一阶段起步或加速发展,如伊利、蒙牛、美的、格力等。

作为先行者之一的李宁年登陆港股,实现了资本化一跃,正式开启了与资本共舞的时代。

/01/

港股沉浮17年

估值已为“国潮六小龙”之首

李宁的一炮而红,开始于中国第一次举办的国际综合运动会——第十一届亚运会。当时其砸下万元巨资,拿下了运动会的赞助权。

两年后的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李宁作为中国体育代表团专用领奖服亮相,结束了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穿外国运动服的历史。年,在国产运动品牌中独领风骚的李宁赴港上市,当时的营业额为12.7亿元、净利润万元。

但是,上市荣光之下,李宁早已暗藏危机。此前一年,3年,耐克夺去了李宁国内市场老大的位置。年,阿迪达斯又“趁火打劫”,将李宁从老二挤到了老三。而除了强势的国际巨头,安踏、鸿星尔克、匹克等垂直品类的对手也开始涌现,抢夺低位市场。

前有强敌,后有追兵,李宁一时陷入重围。危机之中,李宁CEO张志勇在5年提出“专业+时尚”的策略,开启变革,随后,8年奥运会的到来,给李宁打了一剂强心针。

彼时,创始人李宁漫步鸟巢点燃火炬的场景传遍世界,将品牌带上了一个新高度。而国内体育产业也开始了快速发展,李宁迎来第一次巅峰。

9年,李宁净利润达到9.45亿元,同比上涨31%,总市值一度突破亿港元。但是,就在外界以为李宁王者归来时,股价开始跌跌不休。到了年,李宁的市值一度只有40亿港元,跌幅超过八成。

在此期间,李宁的奥运赞助商之位被阿迪达斯取代,9年,安踏又从李宁手中夺得中国奥委会合作伙伴资格。此后数年,李宁CEO几经换人却未见明显起色,甚至传出破产流言。

危局之下,年,创始人李宁选择复出。

回归后,李宁果断关闭亏损店铺,改造低效店铺,回到产品、渠道、零售运营以及供应链管理等基本盘。年,李宁的业绩成功扭亏为盈。由此开始,李宁逐渐重回正轨,股价开始触底反弹。

年,李宁悟道系列成功登上纽约时装周,气质大变。而年以来,伴随“国潮风”的盛行,李宁市值较年初增长已超过70%。截至7月16日收盘,公司市值达到亿港元,对比年7月中旬的亿港元市值,三年时间涨幅超过12倍。

在此期间,投资机构如摩根大通、花旗、富达国际、黑石、施罗德等对李宁相当关心,增持、减持次数频繁。Wind数据显示,年初至今,摩根大通已先后十多次增持或减持李宁股票,最新持股比例4.79%。此外,花旗持股比例在5.18%,在外资机构中占比最高。

目前,李宁的PE(TTM)已超过倍,远超“国潮六小龙”中的其他对手,而资本市场之所以给予高估值,从长期看,国内运动鞋服行业属于服饰类高景气赛道,且行业天花板高,中国运动鞋服人均年消费为仅为发达国家10%-30%。在消费升级和运动行业个性化发展阶段的当前,李宁还有机会。

但是,回顾李宁在资本市场近20年的跌宕起伏,危与机都未曾远离。在抓住当前机会的同时,李宁也有待解的问题。节点财经认为,成立至今,这家国产运动品牌身上始终围绕着三个关键问题,归纳总结就是:李宁能否更潮、更贵、更国际?下面本文将从这三个角度拆解李宁的体系、组织和变化,来解答这三个核心的问题,探究“李宁,是否一切皆有可能?”。

/02/

李宁能不能更潮?

在李宁31年的发展中,曾经几次尝试让品牌和产品更加潮流、时尚。

从出发角度看,李宁走的是体育营销之路,即与各大赛事合作。这种发展模式能通过电视广播直接将品牌推向消费者,奠定了李宁的运动品牌初步形象。但同样受制于这一形象,使得李宁向潮流服装进行转向时,遇到了不小的问题。

图源:西南证券

李宁对潮流化最早的试探还要追溯到9-年。这一时期,是张志勇掌管李宁的时代。在他的带领下,李宁提出,要打造“90后李宁”定位。“90后李宁”从产品上主打时尚、炫酷的定位,并签约了林志玲代言。

从结果看,李宁这一时期的转型并不成功,不仅流失了大量老客户,还因设计时尚感不足更没有吸纳新的用户。签约林志玲放弃体育明星代言,使得李宁方向模糊,丧失了原有的体育品牌定位。

西南证券指出,体育用品最主要的消费人群是14-25岁的年轻人,以学生群体为主,而当时李宁品牌的忠实用户和运动主力消费人群在年龄、职业方面的差异性较大。据在6-7年的市场调研显示,当时超过50%的李宁消费者年龄在35-40岁之间。调查还指出,款式不新颖、传统、没创新是消费者不喜爱李宁的主要原因,而这三方面正是年轻消费者购买运动产品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307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