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加工

齐齐哈尔市拜泉县村办服装厂巧手缝出新

发布时间:2023/1/14 22:59:08   

「本文来源:东北网」

东北网8月5日讯(记者那鹏翔)不在铁路沿线,缺乏自然资源,但齐齐哈尔市拜泉县永宁村民举起创业大旗,在乡党委号召下、在村党支部的创办下,从不起眼的缝纫服装产品中淘到了金。

走进拜泉县兴华乡永宁村村办企业——永源服装加工厂生产车间,记者看到,约平方米的服装生产车间内,机器转动声不绝于耳,一排排缝纫机飞快地运转着,多条流水线上的工人们正忙着赶制一批儿童背带棉裤。

每天早上6点左右,村里的妇女就先后赶到车间,加班加点的赶任务。将布匹拼在一起,塞入缝纫机的针尖下,轻踏右脚,机器启动。女工们聚精会神地做好每一道工序。车间内只听到频繁启停的电机声和布匹在平台上滑过的摩擦声。

生产车间。

“工资按件计算,每件能赚9.5元,只要踏实干,每个月挣0块钱不是问题,在家闲着也是闲着,这工厂在家门口,中午还能回家给丈夫做饭,在这赚钱也能贴补家用。”现年51岁的女工王春霞将成衣收至一旁,用剪刀仔细地剪去衣服上的各种线头,然后将衣服整齐地堆叠在一起。

“我负责的工序是合里子,其他工序活我也能干,来这里2个多月,上个月就挣了多,家里的50多亩地由丈夫在家就能经管好,也放心,守家在地的,不耽误农活,这多好呀!”现年40岁的李小玉,家住距离厂子10里远的集体村,每天早6点多,就带着午饭,骑着电动车来村里“上班”,对此她充满自豪感。

据永宁村村党支部书记王东升介绍,经过6个多月的发展,目前约有30多位女工在车间做事,其中脱贫户8人,采取订单方式进行生产,今年村里和哈市仟亿服装厂签订了10万件儿童棉衣加工任务,每件棉衣加工费用为10元钱,每个工人按照加工的难易程度,平均一个月能赚到0多元,为鼓励工人积极性,村里还设立了满勤奖,除了正常给的假日外,不耽误工的女工每月还能多挣元。

“订单催得紧,有时候中午饭都顾不上吃。”正在加工棉裤收腰最后一关的46岁李凤玲笑呵呵地说,在家门口干活,啥也不耽误,孩子上学也能照顾,而且赚得并不比外面少,不到6个月,挣了1万2千多元。

万事开头难。李凤玲告诉记者,刚开始的的时候,对操作流程不熟悉不熟练,一天都完成不了一个合格的工序,为此没少抹眼泪。为帮助大家克服畏难情绪,村里加大宣传思想工作,并邀请厂家的老师手把手地教大家如何进行加工。不到3个月的时间,绝大多数女工都比较熟练了,村里加工的产品不仅全部合格,而且质量和速度都得到了厂家的满意。

村党支部书记王东升拿着一件加工好的儿童背带棉裤对记者说:“一个这样的棉裤,需要13道工序进行加工,最简单的从钉扣到最难的上腰,每个工序的价格也不一样,村里按照加工难易程度,给每个工序划定了大家满意的价格。”

展示成品。

据了解,现在工厂每天能生产童裤产品多套,年初以来已经生产近1万套产品,产品主要销往俄罗斯。在成品库房,摆放着一堆堆原料布匹和加工完成的棉衣。负责生产日常管理的该村妇女主任蔡春荣正在进行最后一道工序:给每一件棉裤打扣,打完扣后,组织人在把所有成品,进行包装、装箱,然后由专车运往哈市销售公司,在出口国外。

兴华乡党委书记杨洪超告诉记者,年初,兴华乡组织人员远赴浙江、上海等地进行考察,发现加工服装不仅利润大,而且能够让百姓守家待地就能赚钱。于是经过选址,把服装厂项目厂址选在了村基础较好、党支部战斗能力强、交通位置较优越的永宁村。年11月份,在村党支部创办下,村集体出资15万元,兴华乡永宁村服装加工厂正式成立。

杨洪超表示,通过创建村级服装厂,初步形成了“政府给支持、支部把台搭、企业来唱戏、农户来受益”的村级产业发展总体思路,探索出了村级党组织创办,村集体出资领办,带动群众就业增收,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的有效带贫益贫的经营模式。下一步,全乡要以永宁服装厂为基础,进一步扩大建厂规模,考虑辐射半径和交通条件,把这种经营模式复制到2-3个行政村,同时组织对全乡适龄妇女进行技术培训,使她们尽快转为产业工人。借鉴这种模式,积极在全乡推进假发编织、手工艺品编织等各具特色的村办小工厂、小作坊建设,走好乡村产业振兴这招棋,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近就地就业,端稳就业增收的“铁饭碗”,实现群众可持续增收,确保不致贫不返贫。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292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