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医用防护服是指医务人员及进入特定医药卫生区域的人群所使用的防护性服装。放眼,防护服和口罩生产企业瞬间置于风口,服装厂转产防护服,用实际行动支援一线,抗击疫情。01医用防护服行业发展历程一般认为,医用防护服起源于手术服。当时,医生穿着防护服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衣服不被血液或分泌物污染。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类认识到医护人员在救治患者过程中存在受感染的风险,各国开始着力开发医用防护服。年,我国在抗击“非典”疫情过程中,不断出现医护人员被感染的例子,而后我国出台了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GB-。根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目录,防护服属于公共安全与应急用品行业,保障人类避免受各类伤害的防护服饰。(医用防护服的作用)而医用防护服的概念,一般是指医务人员(医生、护士、公共卫生人员、清洁人员等)及进入特定医药卫生区域的人群(如患者、医院探视人员、进入感染区域的人员等)所使用的防护性服装。(医疗环境下医护人员穿戴的各类服装)根据新版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医护人员防护用品”纳入防护功能器械类,对应版分类目录中的《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制品》子目录中的一般医疗用品中检查手套、指套。(资料来源: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而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制品又从属于低值医用耗材。02医用防护服产业链医用防护服产业链分为三个环节。产业链上游主要是聚丙烯(PP)、聚酯等原材料;中上游产业包括PP无纺布、熔喷布及平缝机、包缝机等生产设备;中游即医用防护服制造商;下游涉及医用防护服的各类流通渠道,包括批发商与零售商、医院与药店、电商平台等。(医用防护服产业链)医用防护服产业链:上游基础原料—聚丙烯纤维供应商。从上游原料供应商来看,我国聚丙烯行业主要市场份额为中石化和中石油所占据。(医用防护服产业链:上游基础原料—聚丙烯纤维)年,中石化聚丙烯纤维料产量60万吨左右,其中高熔占比41%;中石油总量45万吨左右,其中高熔占比80%。(中石化和中石油聚丙烯纤维料产量)医用防护服产业链:中上游原料—非织造布。近年来,非织造布行业在中国发展迅猛,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非织造布生产国与消费国。年,中国非织造布生产总量达到.22万吨,占全球非织造布生产总量的37.91%,同比增长5.73%。其中,纺粘非织造布产量占比最高,达到.12万吨,其次是针刺非织造布,产量为.2万吨,而水刺非织造布产量则为64.22万吨。医用防护服产业链:中上游原料—非织造布(纺粘法)。目前,我国医用防护服主要应用的是SMS非织造布。年,中国共有纺粘法非织造布生产线条,比年增加65条;总生产能力为.55万吨,比年增加6.34%;总产量为.12万吨,同比增长5.50%。其中PP纺粘法生产线条,产量为.88万吨;PET纺粘法生产线条,产量为34.77万吨;在线复合SMS生产线条,产量为63.47万吨。医用防护服产业链:中上游生产器械—缝纫设备。年,中国缝制机械行业恢复性增长态势持续。年,中国缝制机械百家整机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7亿元,同比增长12.28%;累计生产工业缝纫机.14万台,同比增长21.49%。但年在全球经济总体放缓、中美贸易争端持续升级、内外销市场承压的背景下,行业产销出现下行态势。生产医用防护服的瓶颈就在于,需要热封压胶机等特种设备。因为防护服缝纫的部分有针眼的,都需要用胶条粘住,不能透水。医用防护服产业链:中上游生产器械—缝纫设备。生产医用防护服主要是利用平缝机、包缝机和压胶机等工业缝纫机。年,中国缝制机械全行业累计生产各类家用及工业用缝制设备(不含缝前缝后)约万台,同比增长11.6%。其中生产工业缝纫机约为万台,同比增长20%,达成近年来的最高产量。从百家整机企业生产的工业缝纫机细分产品产量来看,包缝机、平缝机都出现较高的增长速率。医用防护服产业链:下游医疗卫生市场不断扩大。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市场正在不断扩大。截至年10月,中国医疗卫生机构数达到.04万个。年,全国卫生人员总数达0万人,同比增长4.7%。其中卫生技术人员.9万人,包括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医疗卫生机构数和技术人员数量不断增长,对医用防护服的需求潜力大。03医用防护服行业技术环境医用防护服制造技术涉及上游原料工艺、中游加工工艺及投入下游应用前的消毒灭菌技术。生产医用防护服主要是利用平缝机、包缝机和压胶机等机器,将符合防护要求的非织造布经过裁剪、缝合、上松紧、粘合压胶条等工艺处理,并经“三拒一抗”(拒水、拒血液、拒酒精,抗静电)功能性后整理、制作成含有连帽上衣和裤子的医用防护服。我国主流的一次性医用防护服主要原料为经过三防(防水、防血液、防油)和抗静电、抗菌整理的SMS非织造布,其为将两种以上性能各异的非织造纤网通过化学、热或机械等方式复合在一起,或者是结合不同的成网工艺制造的非织造布。非织造布生产工艺主要有干法成网(化学粘合、热粘合、针刺、水刺、浆粕气流成网)、湿法成网、纺熔法(纺粘、熔喷)。(非织造布生产工艺)目前,纺粘非织造布多用于包装材料、卫生材料、器材过滤材料;水刺非织造布多用于医用卫生材料(医用帘、手术服、手术罩布、医用纱布、湿巾、面膜等);针刺非织造布多用于皮革基布、土工布、过滤材料;化学粘合法非织造布则用于填充料和复合材料。从具备产能到投入市场,防护服生产还面临着重要一环:消毒灭菌。目前,我国国标医用防护服生产大多采用环氧乙烷熏蒸灭菌。相较于国外发达国家超过40%的医疗用品辐照灭菌率,我国采用辐照技术消毒灭菌的医疗用品只有10%。数据显示,全国服装行业相关企业共有.94万家,其中广东省拥有的服装企业数量最多,约.79万家,占全国服装企业总量的10.80%,浙江省和江苏省分别以17.98万家和17.97万家位于第二和第三名。04医用防护服行业发展趋势根据数据预测,医用防护服行业短期需求预测。2月27日,工信部监测调度的国内重点医用防护服企业日产量已达31.8万件,当日运抵湖北26.3万件,超出湖北当日提出的需求数6.3万件,连续8天超出湖北提出的需求5万件以上。(资料来源:华信研究院华创证券)从全国防护服日需求量保守估算,短期内我国医用防护服市场容量预计在50亿元。从负责疫情防护的全国卫生技术人员日均2套防护服的需求理想估算,短期内我国医用防护服市场容量预计在亿元。疫情之下,“防护服”相关企业如雨后春笋涌现。有数据显示,从年至今,“防护服”相关企业波动增长,年前三个月新增量已经达历年之最,新增家,超过年一整年的增长量。医用防护服行业发展趋势预判:行业标准将会更加完善。相较于国外防护服测试标准,目前我国的一次性防护服测试标准较为落后,导致我国生产的高端防护服只能先经国外权威机构检测再返销国内,成本也随之上升。因此,我国呈现出防护服出口产能高于国内产能的局面。未来,我国医用防护服行业应该进一步完善行业标准,保障国内供应。目前,国标医用防护服生产大多采用环氧乙烷灭菌,但最大的缺点是需要很长时间通风以去除残留,整个灭菌时间较长,通常需要7-14天。而采用钴60或电子加速器辐照灭菌,无污染、无残留,不含有放射源,灭菌时间可缩短至1天以内,且与传统环氧乙烷灭菌效果相当。可以预测,辐照灭菌未来或将成为常态。据悉,发达国家生产的一次性医疗用品40—50%采用辐照灭菌。在快速灭菌新技术、新政策支持下,医疗一次性防护服辐照灭菌未来或将从“应急替代”成为常态,推动医用防护服行业高质量发展。参考文献:中国医用防护服行业研究报告-前瞻产业研究院疫情爆发家服装企业转产防护服企业新增量较往年同期暴涨%《企查查》我在防护服车间当了8小时志愿者《新零售商业评论》日产超3万件!红豆股份勇于担当抗疫防护服龙头|“战疫”公益新闻《市值风云》工信部:医用防护服需求进入“战时模式”《每日经济新闻》工信要闻
医用防护服生产用压条机信息征集倡议书《工业和信息化部》部分图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数途信息科技制图,版权则属数途信息科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7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