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消息,原即墨市政协副主席、即发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兼董事长陈玉兰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年10月1日7时30分在青岛市即墨区逝世,享年83岁。作为全国最大发制品、针织服装出口生产基地——青岛即发集团曾经的掌门人,陈玉兰给人留下的印象却十分朴素:一头花白的齐耳短发,一身朴素的穿着,一口地道的即墨方言……熟悉的人亲切地称呼她为“陈老太”。然就是这样一位“平凡”的老人,一路走过风风雨雨,带领着即发集团从一家小小的集体工厂成长为了如今国内针织行业的“领头羊”,撑起了青岛纺织界的“半边天”。尽管此前陈玉兰已经从即发集团掌舵者的位置上隐退,但其作为改革开放以来青岛初代企业家优秀代表的先进事迹,却依然激励着我们。凰探第期编辑/张慧审校/申君毅陈玉兰是从工业生产第一线成长起来的青岛女企业家,干过包装员、出纳员、统计员等基层工作,也曾在临危授命的关键时刻带领彼时还是个集体小厂的即发果断转型,并一次次挺过危机,发展至今。20世纪70年代,国际市场化纤假发迅猛发展,传统档发产品出口滞销,对当时以头发加工为主的即发造成极大冲击,工厂效益跌至最低谷。也是在这个时候,陈玉兰被任命为生产经营副厂长。30出头岁的她果断提出新的发展思路,调整档发生产的出口,避开国际上的冲击,开辟出了劳保手套、玩具假发等新产品线,企业经济效益直线上升。随后,陈玉兰被一致选举为厂长。进入80年代,受出口配额的限制,当初把企业从生死线上拉回来的主导产品劳保手套一度停产,企业又一次面临危机关头。在获悉国际市场对纯棉针织内衣的需求提升消息后,年,陈玉兰毅然带队赴日本学习,这也是即墨第一个企业出国学习小组。年,陈玉兰办起了即墨第一个来料加工项目,继而与日本兵库县贸易株式会社签订了即墨第一个针织内衣补偿贸易项目,企业实现了跨行业经营的关键转移,年产值从几百万元发展到了上千万元,一跃成为即墨市产值利税大户。年,公司更名为即墨市发制品总厂;年,公司更名为即墨市发制品集团公司;年,成立多家海外合资公司;年,公司首次采用“即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名称;年建立了针织工业园,带动起即墨市上千家针织产业集群;年12月,即墨市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评选为“中国针织名城”。在陈玉兰对国际市场的开拓下,即发集团创办合资企业5个,实际利用外资多万美元,形成了纺纱、织布、染整、印花、服装加工、包装辅料一条龙的针织服装产业链,年产量达到1.5亿件,出口世界20多个国家。建立合资企业无疑为即发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动力,但陈玉兰仍不满足于现状。她想让企业“走出去”。“这既是响应国家号召,也是为了规避贸易壁垒,降低生产成本,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陈玉兰说。经过前期考察,陈玉兰决定在越南投资建厂。在陈玉兰看来,“我们必须先要了解所在国家的风俗习惯,尊重当地员工的习惯和信仰,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相关管理制度,这是最合适也是最人性化的管理制度。”据了解,截至年,即发在越南建立的子公司拥有32条生产线。年,该公司服装年产量.5万件,实现出口额万美元。而陈玉兰的战略思想总是与时俱进,在她的带领下,即发积极推进技术改造,扩大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性能化产品的比例。据介绍,即发每年推出的新面料多达千种,玉米、大豆、虾壳、螃蟹壳甚至矿泉水瓶都可以成为新型纺织材料的原料,找到了支撑纺织产业后段发展的路径。年,即发集团成立了青岛即发新材料有限公司,这是我国最早从事海洋生物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据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yy/8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