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服装加工 >> 服装加工资源 >> 六年时间,她从贫困户变为帮扶人
在村里人看来,滨州市滨城区三河湖镇前尹村的刘红菊,是一个很有韧劲的女人。她凭着自己的努力,在几年内实现了从贫困户到帮扶贫困户的角色转变,成了村民口中的能人。
3月11日,刘红菊(上图右)正在给姐妹们安排活。
刘红菊,河北邢台人。年初中毕业后,一人离开家乡到北京学习缝纫,开始了她的打工生涯。在北京打工期间,她从一名服装加工学徒工干起,后来成为厂里的业务骨干,还积累了一些企业管理运营经验。
年,刘红菊与滨城区三河湖镇前尹村的孙玉田结了婚,成了山东媳妇。年,为了照顾年迈的公婆,刘红菊和丈夫回到前尹村。
“回来后,我们买了一辆六轮车跑运输,靠着跑运输,每年有五六万元的收入。我就在家里种着5亩地,一边带孩子一边照顾着两位老人。”刘红菊说。
年,一场意外,丈夫车祸身亡。上有老下有小,顶梁柱倒了,刘红菊成为家里唯一的收入支撑者。
年,刘红菊家被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低保。刘红菊说:“靠着种地和吃低保不是长久之计。这里家纺企业多,他们有些包边、锁边等外加工的零活,虽然加工费不多,一件也就3毛5毛的。我在北京打工时学过缝纫,有技术,上手快,干好了一天能挣个百八十块的。”
在红菊家纺干活的姐妹们。
3月11日,贾福霞正在刘红菊红菊家纺干活。贾福霞现在每月有多元的收入,作为被定为贫困户的她家,已成功脱贫。
“一开始我想自己干这些加工零活,但想到村里3个和我有相似经历的贫困姐妹,便决定带着她们起一起干。”刘红菊说,“没有资金,村党支部书记尹建军帮我凑了5万元,我购置了5台缝纫机。年5月26日,利用我家里不到50平米的堂屋,办起红菊家纺。”
起初,因为加工量比较少,厂家不给供货送货,刘红菊就买了辆电动三轮车,到邻村进货送货,技术不过关就带领姐妹们到厂家去学习。最终,无论产品质量还是加工数量上都得到了厂家的认可。如今,刘红菊与博兴县的一家纺企业保持着长久稳定的合作关系。
在红菊家纺干活的姐妹们。
到现在,在红菊家纺干活的姐妹们有二十五六人,缝纫机20多台,车间扩大到多平方米。在刘红菊这里做工的姐妹们,每人每月都有二三千元以上的收入,刘红菊每年也能收入10万元,成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张天银通讯员李荣新胡德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