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加工

一个服装厂老板的奋斗史

发布时间:2023/4/25 18:17:01   
白癜风饮食禁忌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210210/8666093.html

本文的主人公是一个有故事的人,是一个服装厂的老板。因为在家中排行老三,所以行内的人都尊称他一声"三哥",真名反而很少被人提起。

三哥生得浓眉大眼,双目炯炯有神。平时,因为对服装有很深的了解,穿着打扮也是很有品味的。再加上肤色略白,旁人左看右看,怎么也看不出他实际上是从乡下农村出来的。

三哥精明能干,为人豪爽大方,平时喜欢结交朋友。经常笑着与人打招呼,口里说着"来呷呆来呷呆"。这是一句潮汕话,意思就是来喝茶。潮汕人讲究喝功夫茶,以喝茶作为待客之道。

三哥和其他人一坐下来喝茶,经常就会提起:"想当年……",话匣子就此打开。现在我们就不得不说一说他的奋斗史了。

三哥出生在广东揭阳的一个农村家庭,家里兄弟姐妹多。三哥高中毕业以后,就出来打工了。最先的时候,三哥在揭阳县城一个服装加工厂做车位,成了一名服装工人。没多久,三哥不甘心就这样一直做车位,就萌生了学技术的想法。于是就在揭阳找师傅拜师,开始学服装打版制版。学成之后,三哥就出来开了第一家属于自己的家庭作坊式的小服装加工厂。

开这家服装加工厂,三哥有得有失。三哥第一次出来开服装加工厂,无论是经验人力和资金都有限,所以一开始不是自己一个人干的,是与别人合伙的。也就是在这家服装加工厂里,三哥遇到了自己一生的伴侣——三嫂。三嫂勤劳贤惠,在以后的日子里,成为三哥最大的助力,这是三哥的幸运。

这家小服装加工厂刚开始很顺利,可是好景不长。不久之后,两个合伙人就因为意见不合闹矛盾。而这时候,三嫂也已经快生孩子了。没有办法,三哥和合伙人匆匆关掉了这家小服装加工厂,分道扬镳。

三哥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以后,家庭经济捉襟见肘。没办法,三哥就来到了汕头,继续在服装厂打工。汕头,也成了三哥命运的转折点。

努力存到一点钱后,三哥辞工出来,又开了自己的第二家服装加工厂。这次三哥吸取经验教训,不再与人合伙,而是选择自己单干。同时,他把三嫂和孩子也从乡下接了过来。

当时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汕头的服装业发展得正旺的时候。那个时候的汕头作为经济特区,在吸引外商投资方面,有很多优惠政策。当时的龙湖工业区就是专门为这些外商准备的。很多香港台湾的企业,纷纷选择在汕头开分公司设厂。这其中也有很多知名的服装企业。那个时候,全国服装业的重心还在广东,北方和江浙一带的服装业才刚开始发展,还不成气候,不足以和广东竞争。

三哥最开始是从别的服装厂,接外放的裁片来加工赚加工费。那时的三哥没有钱,连一辆像样的摩托车都买不起,只有一个二八型号的旧自行车。三哥每次都是用这个旧的自行车去把服装裁片载回来。因为裁片太重,每次路过汕樟立交桥下,路面的坡度让他的车头都翘起来。他下定决心要把这个厂办好。于是,服装加工厂里边的很多事情,他都亲力亲为,对车缝的质量严格要求,亲自给工人示范。有空的时候,就去买来各种各样的服装书,研究服装的制版技术,好让自己的纸样水平更上一层楼。

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哥的努力终于开始见到成效。他在行业里开始小有名气,很多人都知道三哥做工比较好。这个时候,有一家香港知名的服装公司,因为订单太多,自己的工厂生产不过来,就决定把服装裁片外放。于是在汕头外招服装加工厂来考核。

这家香港知名服装公司,工价很高,是当时内销服装工价的三四倍,但同时要求也很严。冲着那个高工价,很多服装加工厂都去参加考核。经过一番激烈的角逐,这家香港服装公司最终只选定了一家,就是三哥的加工厂。

三哥的人生,自此开始走上了加速道。由于上家服装公司的要求非常严格,三哥带领着工人们一起做,车缝水平得到快速的提升。那个时候主要做的是梭织服装,就是弹力很小的那种。三哥经常拿着他们的服装裁片,仔细研究它的版型。当时那家服装公司的纸样师傅是香港人,香港作为曾经英国的殖民地,他们的纸样技术是源自于立体裁剪,比较起国内的平面裁剪,版型更好。

几年下来,三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名声在业界进一步打响。不断地有人去找三哥。请三哥帮他们进行服装加工。

给香港服装公司加工了四五年,三哥并没有赚到更多的钱,所赚的钱仅够温饱,略有剩余。主要原因是香港服装公司对产品的质量要求非常高,符合这种高要求的工人少之又少,很难找。工人辛辛苦苦做一天也做不了几件,有价无量,收入当然上不去。再往后,汕头的服装业受到了来自国内和国外的冲击,订单量下滑,三哥也没有足够的货可以做。

这个时候,一位在广州白马服装批发市场做生意的老板慕名而来,找到了三哥。请三哥试一下内销,为他加工。三哥考虑再三,给这位老板设计了几个款式,每个款做了几十件,让他带往广州试试效果。

没想到首次出手就出了爆款,由于工艺精湛,款式符合潮流,带往广州的货被一抢而光。还不停的有客户打电话来,要求补货。白马的老板这下坐不住了,连夜坐车从广州赶往汕头,找三哥谈。

白马的老板提了要求,先把做工放粗一点,降低工价,把数量做上来。毕竟内销货,不能参照国际知名品牌的标准。然后白马的老板可以给三哥充足的货量。

三哥考虑再三,答应了。反正他的服装版型好,做工略粗影响不大。就算放低了标准。三哥的工艺,在这些给白马老板加工的服装厂里边也是最好的。

愉快的合作就此开始。三哥很快重新找了一个更大的厂房,租下来。然后,大量招收工人。白马老板订的货源源不断地从三哥的工厂里边出来,运往广州销售。那个时候。工厂里赶通宵是常事,黑白颠倒,只为了多挣点钱。不到一年,三哥就在汕头买了第一套房,还买了车。

接下来几年,三哥换了好几辆车,在汕头又继续买房,还回乡下买地修了一栋别墅。

可是,时代在变化。北方服装业和江浙的服装业也迅速崛起,瓜分了相当多的客源。那些北方客,开始越来越少。由于国内加工费的不断上涨,一些大的服装公司也开始向东南亚这些加工费更便宜的国家迁移。更别提由于网络经济的兴起,实体店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汕头的服装业进入衰退时期。

就算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由于三哥的工艺好,白马老板的货还是优先给三哥加工。其他技术不过关、缺乏资源的小服装加工厂,纷纷倒闭。

直到现在,三哥依然在和白马老板合作。和以前不同的是:工厂里的工人只剩下五六个多年的老工人。经常没有货做,作息也规律了。离过年还有一个多月,三哥的工厂就已经放假了。

订单减少,货量不足,三哥的收入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正好这时,三哥的儿子大学毕业了。由于工作不好找,索性就留在三哥的服装厂,做起了网络销售。全家人齐上阵,自己设计款式,自己去买布料辅料,自己做客服。慢慢地,这种方式开始迎来了一些订单。

转型是不容易的,但是三哥不服输的精神,让他继续在努力。至于将来怎么样?三哥心里没底。

三哥闲下来的时候,继续喜欢找朋友来喝茶,然后幽幽开口:"想当年……"。一群朋友,你一言我一语地闲聊着,分析现在的局势,想着无法预判的未来。

时移世易,我们祝愿三哥在新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426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