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加工

东财成本会计模拟试题

发布时间:2025/3/9 11:29:27   
中科白癜风医院善行天下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5081/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有关作业动因中,其精确度相对最高,但执行成本也相对最大的是()。

A.交易动因

B.持续动因

C.强度动因

D.单位动因

答案:C

2.从狭义看,成本分析主要是指()。

A.事前成本分析

B.事中成本分析

C.事后成本分析

D.全过程成本分析

答案:C

3.某种产品经两道工序加工完成。第一工序的月末在产品数量为件,完工程度为20%;第二工序的月末在产品数量为件,完工程度为70%。据此计算的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为()。

A.件

B.件

C.件

D.件

答案:D

4.下列一般通过“制造费用”科目核算的内容是()。

A.厂部办公费

B.全部固定资产的折旧费

C.基本生产车间劳动保护费

D.企业生产车间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

答案:C

5.下列支出或损失项目不应在发生时列入产品成本的是()。

A.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损失

B.企业生产车间工人的工资

C.生产技术研发支出

D.企业生产车间一般耗用的材料

答案:C

6.关于平行结转分步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产品使用的是广义在产品的概念

B.产品成本计算对象是产成品成本和半成品成本

C.各步骤可以同时计算产品成本,因而成本计算及时

D.能够提供按原始比重反映的成本结构,因而不需要成本还原

答案:B

7.某车间采用按年度预算分配率分配法进行制造费用分配,计划分配率为5。“制造费用”月初贷方余额为0元,当月实际发生00元,实际产量定额工时为小时。则当月分配的制造费用为()。

A.

B.

C.00

D.10

答案:A

8.在综合结转分步法的成本还原过程中,成本还原对象指的是()。

A.产成品成本中各个成本项目

B.各步骤半成品成本

C.半成品中的各成本项目

D.产成品成本中所耗上步骤半成品成本

答案:D

9.企业根据计划对设备进行大修理期间而发生的停工损失一般计入()。

A.营业外支出

B.长期待摊费用

C.管理费用

D.制造费用

答案:D

10.某产品经三道工序加工而成,每道工序的工时定额分别为15小时,25小时,10小时。各道工序在产品在本道工序的加工程度按工时定额的50%计算。则第三道工序在产品的累计工时定额为()。

A.10小时

B.40小时

C.45小时

D.50小时

答案:C

11.定额法下,由于修改定额而产生的新旧定额之间的差额称为()。

A.定额差异

B.材料成本差异

C.定额变动差异

D.超支节约差异

答案:C

12.作业成本法下,将作业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的依据被称为()。

A.交易动因

B.资源动因

C.产出动因

D.作业动因

答案:D

13.某工人本月加工完成的甲产品数量为件,其中合格品为95件,料废产品为2件,由本人过失造成的工废产品为3件,计件单价为10元/件。则该工人本月计件工资为()。

A.元

B.元

C.元

D.0元

答案:B

14.下列各项中,不应计入产品成本的是()。

A.生产所耗用的原材料

B.生产用设备的折旧费

C.生产事故形成的废品损失

D.季节性停工损失

答案:C

15.下列生产类型一般采用分类法核算的是()。

A.发电

B.电器器件

C.冶金

D.造船

答案:B

16.一般认为第一本成本会计著作是()。

A.年出版的加克和费尔斯合著的《制造成本》

B.年出版的H.梅特卡尔所著的《制造成本》

C.年出版的加克所著的《工厂会计》

D.年出版的H.梅特卡尔所著的《工厂会计》

答案:B

17.甲、乙两种产品共同耗费的燃料费用为元,甲、乙产品的定额消耗量分别为千克和千克。则按燃料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时燃料费用分配率为()。

A.12

B.20

C.30

D.60

答案:A

18.下列生产类型比较适宜采用分批法的是()。

A.大量简单生产

B.定制化生产

C.大量复杂生产

D.同类系列产品生产

答案:A

19.在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的情况下,下列方法中分配结果最为准确的是()。

A.直接分配法

B.交互分配法

C.代数分配法

D.按计划成本分配法

答案:C

20.下列企业中,一般采用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的是()。

A.发电厂

B.机床厂

C.钢铁厂

D.大型水泥厂

答案:A

21.在标准成本法中,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的计算公式为()。

A.实际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变动制造费用

B.(实际工时-标准工时)×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C.(预算工时-实际工时)×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D.(预算工时-标准工时)×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答案:B

22.下列各项中,属于分项结转法优点的是()。

A.便于进行各步骤完工产品成本分析

B.简化半成品收发凭证计价和记账工作

C.各步骤可同时计算产品成本,加速成本计算工作

D.能直接提供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产品成本资料

答案:D

23.关于辅助生产成本计划分配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计算简单,及时性强

B.计算准确,但是工作量大

C.两次分配,先对内分配,后对外分配

D.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按比例分配计入各受益部门

答案:A

24.下列各项耗费中应计入管理费用的是()。

A.专设销售机构人员的工资

B.销售产品发生的广告费用

C.职工教育经费

D.诉讼费

答案:D

25.某企业生产甲产品经过两道工序,各工序的工时定额分别为10小时和20小时,则第二道工序的完工率为()。

A.0.5

B.0.

C.1

D.0.

答案:B

26.将报告期成本报表与可比期间报表进行比较了解有关成本指标的升降额或升降率,则该分析方式属于()。

A.水平分析

B.垂直分析

C.比率分析

D.相关分析

答案:A

27.企业在生产能力范围内接受额外特殊订货,决策的依据主要在于该货物报价是否大于()。

A.单位成本

B.单位固定成本不变

C.单位变动成本

D.零

答案:C

28.基于成本性态,职工培训费属于()。

A.约束性固定成本

B.酌量性固定成本

C.阶梯式混合成本

D.标准式混合成本

答案:B

29.下列企业类型中一般适用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的是()。

A.发电厂

B.服装厂

C.造船厂

D.小型水泥厂

答案:B

30.传统地看,产品成本计算的最基本方法是()。

A.分类法

B.分步法

C.分批法

D.品种法

答案:D

31.下列生产类型一般适合采用分类法核算的是()。

A.发电

B.电器器件

C.冶金

D.造船

答案:B

32.采用计划成本法分配辅助生产成本时,分配差异如果不大则一般计入()。

A.“制造费用”科目

B.“管理费用”科目

C.“营业外支出”科目

D.“基本生产成本”科目

答案:B

33.下列一般不构成直接人工效率差异的成因的是()。

A.工作环境不良

B.工人经验不足

C.出勤率变化

D.新工人上岗太多

答案:C

34.下列各项目中,属于产品生产成本项目的是()。

A.销售费用

B.制造费用

C.管理费用

D.财务费用

答案:B

35.下列产品生产类型基本不适合采用分批法计算成本的是()。

A.纺织

B.精密仪器

C.重型机械

D.专用设备

答案:A

36.定某工业企业某种产品本月完工件,月末在产品件,在产品完工程度测定为40%,月初和本月发生的原材料费用共元,原材料随着加工进度陆续投入,则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原材料费用分别为()。

A.元和11元

B.元和16元

C.元和元

D.元和元

答案:D

37.某产品经三道工序加工而成,每道工序的工时定额分别为10小时、15小时、25小时,每道工序期末在产品分别为10件、20件、30件,则按照完工程度计算的在产品约当产量为()。

A.11.5件

B.30件

C.30.5件

D.42件

答案:C

38.丙产品经过两道工序加工完成。第一工序的月末在产品数量为件,完工程度为20%;第二工序的月末在产品数量为件,完工程度为70%。丙产品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为()。

A.20件

B.件

C.件

D.件

答案:D

39.企业定期在月末据实分配制造费用而不留余额的分配方法不应当是()。

A.实际工时比例分配法

B.工人工资比例分配法

C.累计分配法

D.定额工时比例分配法

答案:C

40.制造费用科目贷方发生额一般反映的内容是()。

A.生产车间发生的间接费用

B.生产车间发生的直接费用

C.制造费用期末分配转入完工产品成本的金额

D.制造费用期末分配转入当期生产成本的金额

答案:D

41.关于材料费用的分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生产车间发生的材料直接计入“生产成本”科目

B.生产车间一般耗用的材料,应计入“制造费用”科目

C.凡是用于产品生产的材料,不论金额大小,都应直接记入“生产成本”科目

D.生产车间发生的间接材料一般先通过“制造费用”归集,期末再分配计入“生产成本”科目

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1.下列关于联产品和副产品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联产品和副产品之间可以互相转化

B.联产品和副产品的价值都很大,都需要计算成本

C.联产品和副产品的价值都很小,因而都可以不计算成本

D.联产品和副产品可能是使用相同材料经过同样的生产过程共同生产出来的

答案:A、D

2.分类法下,确定产品类别的主要考虑因素有()。

A.产品成本水平的近似性

B.产品结构的近似性

C.所耗原材料的近似性

D.生产工艺的近似性

答案:B、C、D

3.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损失可能包括()。

A.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

B.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

C.季节性停工损失

D.售后产品质量保证损失

答案:A、B、C

4.下列内容属于产品成本开支范围的有()。

A.企业开展产品销售而发生的费用

B.为制造产品而消耗的材料费用

C.为制造产品而消耗的动力费用

D.生产单位为管理组织生产而发生的费用

答案:B、C、D

5.在利用作业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时,关于资源动因与作业动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资源动因是引起作业成本变动的因素

B.资源动因是引起产品成本变动的因素

C.作业动因是引起作业成本变动的因素

D.作业动因是引起产品成本变动的因素

答案:A、D

6.在分类法下,将每类产品总成本在类内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时所选择的分配标准可以有()。

A.定额消耗量

B.产品的重量或体积

C.产品售价

D.定额成本

答案:A、B、C、D

7.下列各项中,一般在计算计件工资时应当包含在内的产量有()。

A.合格品产量

B.在产品数量

C.工废数量

D.料废数量

答案:A、D

8.关于辅助生产成本代数分配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分配结果比较准确

B.各受益对象按照相同的单位辅助生产成本进行分配

C.辅助生产车间存在交互分配

D.各辅助生产车间的实际总成本是不可知的

答案:A、B、C

9.直接材料价格差异产生的原因可能包括()。

A.市场价格的变化

B.机器设备性能的变化

C.运输方式的变化

D.制造方法改变的变化

答案:B、C

10.关于固定资产后续支出,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A.全部费用化而列入当期损益

B.全部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C.全部计入“制造费用”科目

D.可能费用化也可能资本化

答案:A、B、C

11.下列方法中,可用于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的费用分配的有()。

A.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

B.约当产量法

C.定额比例法

D.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

答案:A、B、C、D

12.比较适合作为目标成本法的应用对象的有()。

A.垄断性产品

B.拟开发的新产品

C.有较大改进空间的、比较重要的老产品

D.过时的不具竞争力的产品

答案:B、C

13.在进行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时,辅助生产费用从“辅助生产成本”科目转出,被转入的科目可能有()。

A.“基本生产成本”

B.“管理费用”

C.“制造费用”

D.“销售费用”

答案:A、B、C、D

14.企业一定时期领用的有关原材料,在进行账务处理时,借记的会计科目可能有()。

A.生产成本

B.制造费用

C.管理费用

D.利润分配

答案:A、B、C

15.一般来说,成本会计所具有的职能包括()。

A.成本分析

B.成本考核

C.成本核算

D.成本预算

答案:A、B、C、D

16.下列方法中,在产品和产成品成本被同时计算而无先后之分的有()。

A.约当产量法

B.定额比例法

C.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

D.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价法

答案:A、B

17.制造企业对于制造费用的分配可以采用的方法有()。

A.预算分配率分配法

B.直接人工比例分配法

C.产品产量比例分配法

D.生产工时比例分配法

答案:A、B、C、D

18.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所处的外部环境,一般应具备的特点包括()。

A.劳动密集型程度高

B.产品标准化程度高

C.客户个性化需求高,市场竞争激励

D.产品需求弹性较大,价格敏感性高

答案:C、D

19.下列关于分批法计算特点,不正确的有()。

A.成本计算对象是各批产品

B.制造费用期末分配后无余额

C.成本计算一般按生产周期进行

D.期末没有在产品,所以无需计算分配在产品成本

答案:B、D

三、判断题

1.将成本按其习性或可变性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主要是为方便于计算产品成本。()

答案:错误

2.所有的辅助生产费用在归集汇总后,应全部分配转入基本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

答案:错误

3.废品损失不属于生产费用要素,但可以作为成本项目列示于生产成本明细账。()

答案:正确

4.标准成本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才形成的新型成本核算与管理制度。()

答案:错误

5.企业提供给职工配偶、子女、受赡养人、已故员工遗属及其他受益人等的福利,也属于职工薪酬。()

答案:正确

6.根据本量利分析模式,只要边际贡献大于固定成本,企业就能盈利。()

答案:正确

7.企业在月末分配制造费用时,无论采用什么分配方法,分配后本科目无余额。()

答案:错误

8.可比产品的成本降低额和成本降低率会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同比例发生变动。()

答案:错误

9.采用高低点进行成本性态分析时,应当注意所选用的高低点不能是异常值。()

答案:正确

10.分步法仅仅适用于连续式多步骤生产类型,而不适用于装配式复杂生产类型。()

答案:错误

11.发出材料的计价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答案:正确

12.为推行作业成本法,一个作业中心只能包括一种作业,以避免资源费用归属不清。()

答案:错误

13.一个企业只能采用一种成本计算方法计算产品成本,而不能同时采用多种方法。()

答案:错误

14.因为综合结转分步法要进行成本还原,所以其核算手续比分项结转法更为复杂。()

答案:错误

15.本期支出的费用不一定全部由本期生产的产品负担,而应由本期生产的产品负担的费用也不一定全部在本期支付。()

答案:正确

16.如果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原材料,则生产耗费的原材料成本应当为计划成本。()

答案:错误

17.一个企业生产的多种产品未必要采用同一种成本计算方法计算产品成本。()

答案:正确

18.在作业成本法下,动因追溯虽然不像直接追溯那样准确,但只要因果关系建立适当,成本分配的结果同样可以达到较高的准确程度。()

答案:正确

19.采用顺序法分配辅助生产成本时,一般是消耗其他辅助车间的产品劳务较少的先进行分配。()

答案:正确

20.与成本管理有关的各项工作都应由由成本会计部门来完成。()

答案:错误

21.目标成本法不单单是一项成本降低活动,它重在谋求成本规划与利润规划活动的有机统一。()

答案:正确

22.采用计划分配法时,制造费用实际与计划之间的差额一般计入管理费用。()

答案:错误

23.大量大批复杂生产的企业只能采用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

答案:错误

四、简答题

1.生产要素费用和产品成本项目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案:(1)分类依据不同:所谓成本项目,是按照经济用途而划分的各个类别,比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要素费用是按照耗费的经济内容进行划分的;(2)核算基础不同:成本项目与成本对象(产品)相联系,反映由“产品”来担负的耗费;要素费用与期间相联系,即反映具体某期所发生的各项耗费或支出。

2.变动成本法一般适用于什么类型的企业?

答案:变动成本法一般适用于同时具备以下特征的企业:(1)企业固定成本比重较大,当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较快时,分摊计入产品成本中的固定成本比重大,采用变动成本法可以正确反映产品盈利状况;(2)企业规模大,产品或服务的种类多,固定成本分摊存在较大困难;(3)企业作业保持相对稳定。

3.简述成本分析的一般程序。

答案:(1)明确分析目标,制定分析计划。(2)广泛收集资料,掌握全面情况。(3)从总体分析入手,具体进行项目分析、指标分析和因素分析。(4)查明各种影响因素变动的具体原因。(5)对成本工作进行评价,给出结论和建议。(6)编写成本分析报告。

4.简述标准成本法的核算程序。

答案:(1)制定成本标准,作为成本控制与绩效评价的依据。(2)根据实际产出,计算标准成本。(3)根据实际耗费资料,归集计算实际成本。(4)计算成本差异,并进行差异分析。(5)记录标准成本与成本差异,并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6)编制成本分析报告,进行总结与评价。

5.简述产品成本核算的一般要求。

答案:(1)严格执行现行会计准则、制度;(2)正确划分各种成本费用界限;(3)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4)选择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等。

6.简述副产品计价的主要方法。

答案:(1)副产品不计价法;(2)副产品按分离后的成本计价法;(3)副产品按固定成本计价法;(4)副产品按销售价格扣除销售税金、销售费用后的余额计算等。

7.简述标准成本法的主要缺点或局限性。

答案:主要缺点或局限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要求企业产品的成本标准比较准确、稳定,在使用条件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2)对标准管理水平较高,系统维护成本较高。(3)标准成本需要根据市场价格波动可能需要频繁更新,导致成本差异可能缺乏可靠性,降低成本控制效果。

8.简述平行结转分步法的主要特点。

答案:(1)成本计算对象是产成品及其在各步骤所占的成本份额;(2)各步骤不列示所耗上步骤的半成品成本,也不计算本步骤的半成品成本;(3)半成品成本不随半成品实物结转而结转;(4)产成品最终完工时,汇总计算和平行结转各步骤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

9.简述定额法的优缺点。

答案:(1)优点:有利于日常的成本控制;有利于产品成本的定期分析;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定额管理与计划管理水平;有利于简化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费用分配。(2)缺点:成本计算工作量较大;按产品确定定额成本差异,不便于分清各部门的经济责任。

10.简述目标成本法的应用程序。

答案:企业应用目标成本法,一般按照如下程序进行:(1)确定应用对象;(2)成立跨部门团队;(3)收集相关信息;(4)计算市场容许成本;(5)设定目标成本;(6)分解可实现目标成本;(7)落实目标成本责任;(8)考核成本管理业绩;(9)持续改善等。

五、名词解释

1.分类法

答案:分类法是以产品的类别为成本计算对象,按产品类别归集生产费用,计算出各类产品的总成本,然后采用一定分配标准计算类内各种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2.职工薪酬

答案: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或解除劳动关系而给予的各种形式的报酬或补偿。

3.定额法

答案:定额法,是指在生产费用发生时,利用事先制定的定额标准计算定额成本,同时核算实际费用与定额成本之间的差异,然后在定额成本的基础上,利用有关成本差异进行调整,进而计算出产品实际成本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4.标准成本

答案:标准成本一般是指在正常的生产技术水平和有效的经营管理条件下,企业经过努力应达到的产品成本水平。

5.分项结转分步法

答案:逐步结转分步法的一种,它将各步骤所耗用的半成品成本,按照上一步骤的半成品综合成本,以“直接材料”或“自制半成品”项目结转到下一步骤。

6.强度动因

答案:强度动因,是指不易按照频率、次数或执行时间进行分配而需要直接衡量每次执行所需资源的成本动因。如果作业的执行比较特殊或复杂,应选择强度动因作为作业成本分配的依据。

7.成本动因

答案:或称成本驱动因素,是指诱导成本发生的原因或推动因素,是成本对象与其直接关联的作业和最终关联的资源之间的中介。

8.制造费用

答案:制造费用是企业生产单位(包括分厂、车间)为组织管理生产活动等所发生的、不直接记入各产品成本的各项费用。

9.交易动因

答案:交易动因,是指用执行频率或次数计量的成本动因。企业如果每次执行所需要的资源数量相同或接近,一般应选择交易动因作为作业成本分配的依据。

10.分批法

答案:分批法亦称订单法,它是以产品的批别或订单为计算对象,据以归集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11.持续时间动因

答案:持续时间动因,是指用执行时间计量的成本动因。如果每次执行所需要的时间存在显著的不同,应选择持续时间动因作为作业成本分配的依据。

六、计算分析题

1.资料:某企业单独核算废品损失,某月份生产的丙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发现不可修复废品20件,按所耗定额费用计算废品的生产成本。已知单件产品直接材料费用定额为50元,原材料于开工时一次投入,废品所耗费的定额工时为小时,每小时的费用定额为:直接工资12元,制造费用15元。回收残料计元。

要求:(1)计算废品净损失。

(2)做出废品损失核算的有关会计分录。

答案:(1)废品定额成本=0+1+=(元)

废品净损失=-=(元)

(2)账务处理:

借:废品损失

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丙产品)

借:原材料

贷:废品损失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丙产品)

贷:废品损失

2.资料:某企业本月份共生产甲、乙、丙、丁四批产品,其中甲产品和乙产品系上月投产,甲产品上月生产工时为小时,本月发生生产工时0小时;乙产品上月工时为0小时,本月耗费工时2小时。丙产品和丁产品系本月投产,本月耗用工时分别为小时和3小时。月初制造费用余额为00元,本月发生13元。到月末,甲产品和丙产品完工,其余两批产品未完工。企业采用累计分配法分配制造费用。

要求:(1)计算本月累计分配率。

(2)分配完工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并做出相应的会计处理。

答案:(1)制造费用累计分配率=(00+13)/(+0+0+2++3)=1.5(元/小时)

(2)甲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0)×1.5=(元)

丙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1.5=(元)

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基本生产成本(丙产品)

贷:制造费用11

3.资料:甲公司主营生产和销售一种A产品,销售单价是60元/件,单位变动成本为45元/件,且贡献边际率为25%,公司固定成本为000元/年。甲公司现有的销售量为00件。

要求:(1)计算单位边际贡献。

(2)计算保本销售量与保本销售额。

(3)公司现有经营利润为多少?

(4)公司为实现00元的经营利润目标需要生产和销售多少件产品?

答案:单位边际贡献=60-45=15(元)

保本销售量=000/15=00(件)

保本销售额=00*60=(元)

现有经营利润=00(60-45)-000=0(元)

保利销售量=(000+00)/15=00(件)

4.企业某产品经过两个车间顺序加工而成,采用综合结转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当月第一车间总成本为9元,其中完工半成品成本为00元(由三部分构成:直接材料元,直接人工00元和制造费用00元),第一车间完工半成品直接转入第二车间继续加工为产成品。第二车间月初没有在产品,本月接受上一车间转入的半成品继续加工,无须额外投入原材料。月末第二车间产品部分完工并验收入库,完工部分所包含的直接材料(半成品)为0元,直接人工成本为3元,制造费用为20元

要求:(1)做出第一车间半成品转入第二车间的会计分录。

(2)计算第二车间完工产品总成本,并做出产品入库的会计分录。

(3)计算产成品成本中所包含的原始的直接材料成本。

答案:(1)第一车间半成品转入第二车间的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第二车间00

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第一车间00

(2)完工成品总成本=0+3+20=11()

借:库存商品110

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第二车间110

(3)成本还原率=0/00=0.75

产成品中的直接材料成本=0.75*=3(元)

5.某企业采用定额法计算产品成本。8月份产品有关直接人工费用资料如下:月初在产品直接人工费用为30元,月初在产品直接人工脱离定额差异为-元。本月开始执行新定额,月初在产品定额人工费调低0元。本月投入的人工定额为元,本月实际直接人工费用为53,本月完工产品直接人工定额成本为0元。

要求:计算8月份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直接人工成本,其中定额差异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定额变动差异全部计入完工产品成本。

答案:(1)定额成本=(30-0)+=00(元)

月末在产品定额成本=00-0=00(元)

(2)定额变动差异=0(元)

(3)定额差异=-+(53-)=3(元)

定额差异分配率=3/00=0.04

完工产品分配定额差异=0.04*0=(元)

月末在产品分配定额差异=0.04*00=(元)

(4)完工产品直接人工成本=0+0+=6(元)

月末在产品直接人工成本=00+=20(元)

6.资料:某制造企业仅仅生产一种甲产品,并采用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3月份月初在产品成本构成如下:直接材料成本30万元,直接人工成本8万元,制造费用2万元。3月份又发生的生产成本如下:直接材料成本75万元,直接人工成本20万元,制造费用6万元。到了3月末,甲产品完工50件,在产品还有件。已知单位产成品工时定额20小时,在产品完工率平均为50%。

要求:(1)按产量比例分配计算完工的甲产品应负担的直接材料成本。

(2)按定额工时比例分配计算完工的甲产品应负担的直接人工成本。

(3)按定额工时比例分配计算计算完工的甲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

(4)计算甲完工产品总成本。(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答案:(1)直接材料成本分配率=(30+75)/(50+)=0.7;

甲完工产品应负担的直接材料成本=50×0.7=35(万元)。

(2)直接人工分配率=(8+20)/(20×50+×10)=1.4%;

甲完工产品应负担的直接人工成本=20×50×1.4%=14(万元)。

(3)制造费用分配率=(2+6)/(20×50+×10)=0.4%;

甲完工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20×50×0.4%=4(万元)。

(4)甲完工产品总成本=35+14+4=53(万元)

7.资料:甲产品经由第一车间和第二车间顺序加工而成,第一车间产品完工后直接转入第二车间继续加工成产成品。企业采用综合结转法计算产品成本。原材料于第一车间开工时一次投入,第二车间直接投入上一车间转入的半成品。月末在产品与完工产品成本按约当产量法计算,各步骤在产品完工率均为50%。第一车间完工半成品件,月末在产品件,该车间生产总成本如下:直接材料元,直接人工元,制造费用27元。第二车间完工产成品件,月末在产品件。第二车间月初直接材料(自制半成品)12元,第一车间本月转入半成品成本有待计算。第二车间直接人工总成本元,总制造费用为元。

要求:(1)计算第一车间完工并转入第二车间的半成品成本。

(2)计算第二车间完工产成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答案:(1)直接材料分配率=/(+)=82

半成品分配材料费=82×=47(元)

直接人工分配率=/(+×50%)=39

半成品分配人工费=39×=(元)

制造费用分配率=27/(+×50%)=42.5

半成品分配制造费用=42.5×=(元)

半成品成本合计=47++=(元)

(2)直接材料分配率=(12+)/(+)=

产成品分配材料费=×=(元)

直接人工分配率=/(+×50%)=48

产成品分配人工费=48×=(元)

制造费用分配率=/(+×50%)=72

产成品分配制造费=72×=(元)

产成本总成本=++=15(元)

单位成本=+48+72=(元)

8.资料:某企业生产的甲产品采用标准成本法进行核算,某期计划产量件,单位工时标准为7小时/件。该期实际产量为件,实际耗用工时为0时,实际发生变动制造费用元,实际发生固定制造费用元。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为5元/小时,,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为6元。要求:(1)计算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和耗费差异。(2)计算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标准)分配率,并计算固定制造费用生产能力利用差异、效率差异和耗费差异。

答案:(1)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0-×7)×5=8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0×5=(2)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标准)分配率=6/(*7)=1.5固定制造费用生产能力利用差异=(*7-0)×1.5=-1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0-×7)×1.5=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6=2

9.资料:某工厂设有供水、供电两个辅助生产车间,主要为基本生产车间和厂行政管理部门服务。供水车间本月发生费用为0元,供电车间本月发生费用为16元。该工厂辅助生产的制造费用不单设科目核算。各车间和部门耗用劳务情况如下:(1)供水车间供水总量为10吨,其中供电车间用水0吨,基本生产车间一般耗用0吨,厂部行政用吨。(2)供电车间供电总量为5度,其中供水车间用电度,基本生产车间用30度,厂部行政用10度。要求:根据上述资料,采用一次交互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将计算结果直接填入表中,并根据计算的结果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

答案:(1)辅助车间之间交互分配:供水车间对内分配率=0/10=2供电车间分配水费=2×0=供电车间对内分配率=16/5=0.3供水车间分配电费=0.3×=1(2)对辅助车间之外部门分配:供水车间对外分配率=(0-+1)/00=2.18基本车间分配水费=2.18×0=(元)厂部分配水费=2.18×=15(元)供电车间对外分配率=(16-1+)/=0.38基本车间分配电费=0.38×30=12(元)厂部分配电费=0.38×10=(元)(3)会计分录:交互分配分录: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水车间)1—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水车间)—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1对外分配分录:借:制造费用管理费用22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水车间)21—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1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797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