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服装加工 >> 服装加工前景 >> 行业亏损背景下,聚酯涤纶产品谁有机会
文章开始前,小编先跟大家说句悄悄话。因为 短纤的两大原料PTA和MEG处于化工产业链的中间环节,在油价的强势推涨过程中,均陷入严重亏损状态。PTA3月初加工差变为负值,工厂检修力度加大,开工最低降至七成,供应大幅削减,所以上个月PTA呈现去库,加工差随之有所恢复。同时疫情限制火运,港口发运紧张,且多数工厂装置检修,现货流通较为紧张。基差表现较强,盘面较EG抗跌。 据国投安信期货报告显示,石脑油一体化乙二醇在3月上旬亏损达到美元/吨以上,期间国内外部分装置落实减产,不过由于油化工的产品复杂,EG并非主要的盈利品种,因此供给弹性会比较低,取决于整体效益。而煤制装置负荷没有明显下降,随着煤增供保价背景下煤制成本会下降。下边际则可来自于国内的煤制产能。 所以TA的上游控制力强,成本敏感,传导快。EG的原料多样化,成本传导慢,特别是一体化的装置,因为产品种类多以及物料平衡的压力,其抗亏损能力更强,不会轻易减停产。二者供需预期差异带来价差的巨幅波动,过去半年PTA完成对EG从贴水元至升水元的强势转变。
不过在本月二者供需面会出现一些边际变化,或致价差缩窄。PTA检修装置陆续重启及聚酯负荷逐步回落,4月去库幅度将有所收窄,而EG油制装置降负计划增加,煤制装置季节性更换催化剂,预期开工率或下行,配合低估值可能会迎来修复。 当然从单边角度,二者共同困境在需求。春节结束后,通常聚酯下游生产和消费逐渐恢复,国内外订单陆续下达,3月份是纺织需求旺季。但今年终端订单的表现却令人失望。国外纺织服装成品库存经历了去年的集中补库,目前已处于较高位置,补货积极性不高。国内则因为多地疫情的集中爆发,居民无论线上还是线下的春季服装购买需求均出现下滑。同时受疫情影响,多地物流运输受限严重。受此影响,下游织造企业在清明假期放假增多,开工率下滑明显。上周江浙织机、加弹、印染开工率较3月高点出现明显环比下滑,走势与年类似。 下游需求的疲软也逐步传导至聚酯环节,涤丝企业普遍面临高库存、低利润的压力,聚酯负荷逆势走低。国内部分聚酯工厂计划后期减产、检修,如桐昆、恒逸、新凤鸣、盛虹等,具体减产落实情况等待进一步观察。其中短纤行业开工率大幅下滑的同时,短纤工厂的库存却并未同步走低,可见消费的疲弱对短纤的影响更大。由于江浙地区为短纤的主要产销地,为此轮疫情辐射区域,受到的直接影响也较大。不过在短纤加工差下降的空间有限背景下,如果下游消费好转,国投安信期货认为,投机性备货增加可能会带来短纤加工差修复的机会。
在这里点赞,点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