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加工

发挥麻纺织产业优势打造特色产业增长极咸

发布时间:2023/6/2 17:17:38   

咸安区素有“苎麻之乡”的美誉,麻纺织产业既是我们的传统产业,也是当前的支柱产业,更是未来的朝阳产业。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开展“六大”活动的重大决策部署,发挥麻纺织产业优势,打造特色产业增长极,5月18日至30日,由我带队,调研组先后6次深入咸安经济开发区及5个乡镇开展调研,现场查看了精华纺织集团等6家企业,实地走访了马桥镇垅口村等5个苎麻种植基地,分别与6名企业家、8名农技人员、12名种植大户、26名个体麻农进行了一对一、面对面交流。调研期间,为更加全面了解国内苎麻种植及精深加工情况,先后派出两个调研小组到外地学习考察,一个小组由区农业农村局牵头,到湖南省沅江市、汉寿县学习苎麻基地建设经验;另一个小组由区科经局牵头,到江苏省宜兴市、西渚镇学习麻纺产业发展经验。通过深入调研考察,对咸安麻纺织产业发展的“前世进行了追根溯源,今生进行了辩证分析,未来进行了系统谋划”。

01咸安区麻纺织产业发展的前世与今生

1.苎麻种植情况。咸安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7.6℃,年均降雨mm,年均日照h,非常适宜苎麻种植。早在清朝康熙四年就有苎麻栽培记载,境内除东西部少数山区外均有种植。民国二十五年被列为湖北4个苎麻大县之一。改革开放后,国家实施“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政策,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鼎盛时期的年境内种植面积4.5万亩,每斤干麻价格-元,达到了历史最高峰。年后美国对纺织品进口限制,严重冲击了麻纺业发展,麻价一路下跌,面积持续萎缩。再加之从年开始,我国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和粮油补贴政策,群众毁麻种树、种茶、种粮、种菜现象极为普遍,年麻地面积仅剩亩,进入了历史最低点。近两年来,区委区政府为鼓励种麻,实施“以奖代补”政策,年苎麻面积恢复到亩。

2.行业发展情况。全区现有规上麻纺织企业16家,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其中:精华纺织集团是龙头中的龙头、骨干中的骨干,先后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全国麻纺行业竞争力前十强企业。在以精华公司为龙头的麻纺织企业共同努力下,年全区麻纺织产业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33.8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9%;拥有苎麻长纺2.5万锭,占全国的15%;短纺15万锭,占全国的15%;年产苎麻纱、麻棉混纺纱6万吨以上,占全国的1/3,先后被列为“湖北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中国县域产业集群竞争力百强”。

3.市场需求情况。在国内,苎麻纺织制品市场需求在0亿元左右,目前我区苎麻纺织企业主要生产麻纱麻线及少量坯布,在产业链中处于中低端,产品附加值不高。如果以年全区33.8亿元的产值为基数,将麻纱麻线全部织成坯布,产值可增长25%,达到42.25亿元;再将坯布全部印染整理做成面料,产值可再增长50%,达到63.37亿元;如再将面料全部加工成家纺、服装等中高端纺织品,产值至少增长5倍,达到亿元以上,但也只能占到目前国内市场的1/3,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掘、很大的市场可拓展。在国外,麻类纤维织物的需求量每年以15%-20%的速度增长,而我国苎麻纺织制品的规模和出口一直稳居世界之首,占到60%以上,市场需求量大,面临难得机遇。

02咸安区麻纺织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1.群众种麻积极性不高,本地原麻供给不足。以1亩麻地1年3季斤的干麻产量为基准,以现有的亩面积算,全年可产干麻吨。而精华公司目前1年的干麻需求量在0-1万吨,本地干麻只能满足其7%-8.7%的需求量,90%以上需要从湖南、四川等地购进。究其原因:一方面,种麻效益还没有达到群众的心理预期。根据苎麻一年三熟的生长特性,按照亩均斤干麻的产量计算,以个体散户用自家地、自己栽种、自己管理为例,如果是手工收割和剥打,大约需要33个工,按近年来手工麻12元/斤的市场价格算,刨去肥料元的成本,1亩麻地收益为元,看似收益较高,但挣的都是辛苦钱,而且我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基本上外出务工,在家的大多是六七十岁以上老年人,由于种麻时间跨度长、劳动强度大,精力和体力跟不上;即使少数在家、有劳动能力的群众,大多也能就近就地打临工,每打一天工能挣到一二百元,打一个月的临工就能超过收三季麻的收入。如果采取手工收割和机械剥打方式,1亩麻1年需要请12个工,按近年来机打麻8元/斤的市场价格算,刨去亩均肥料元、每个工元等成本,1亩麻地收益为元;如果是专业合作社或大户规模种植,还要刨去土地租金,种麻比较效益不高。另一方面,现金收麻增加了企业资金的周转压力。企业收购个体散户、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的原麻,需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仅以目前全年吨干麻、每斤8元计算,需要企业一次性拿出万元购麻款;若以精华公司1年0-1万吨的干麻需求量计算,用现金支付需要筹备1.28-1.6亿元,增加了资金周转压,导致企业本地收麻动力不足,挫伤了群众种麻积极性。

2.麻纺产业链条不完整,高端制品开发不够。我区绝大多数苎麻加工企业以原麻初加工、生产中低档次麻棉纱、麻坯布为主,在“原麻——麻纱、麻布等初级麻纺制品——家纺、服装等中高端麻纺制品”产业链中,我区企业只是啃了骨头,肥肉都让国内外的精深加工企业吃掉了。究其原因:一方面,部分企业的守正创新意识不强。我区麻纺企业都是“白手”起家或是从乡镇企业改制而来,经过多年的艰苦创业把企业发展壮大,部分企业家或多或少滋生了求稳思想,对是否新上印染、面料或家纺、服装等中高端产品生产线,存在“走一步、看一步”的惯性思维和观望思想。同时,区内绝大部分麻纺企业能够用于贷款的土地、厂房、设备等已经抵押给了金融机构,拿不出更多资金用于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和投入家纺、服装等新上生产线项目建设。另一方面,政府的激励引导作用发挥不够。缺乏科学规划和顶层设计,在种植、加工、研发等方面政策支持引导不够,在项目策划争取方面力度不够大,在引进高档面料、家纺、服装等精深加工企业方面没有迈出实质性步伐。

3.业内企业协作不紧密,抵御风险能力不强。在种植、加工、销售环节都存在抱团发展意识不强、应对风险能力不足等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没有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在资源利用、产业布局、产品生产、信息共享、市场开拓等方面缺乏有效沟通,没有建立供需两端“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及企业之间“分工明确、错位发展、衔接有序、优势互补”的利益联结机制。另一方面,没有建立风险防范机制。从麻纺制品市场分布看,年以前90%在国外,-年80%在国外,年至今50%在国外,一旦国际经济环境不稳定,极易受制于人。特别是今年,受全球疫情影响,成锦纺织、马桥纺织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精亚公司亚麻库存1吨,天成麻业、天源纺织等企业取消订单万元,表明我区麻纺企业缺乏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没有做好应对市场风险的准备。

03咸安区麻纺织产业未来发展的思考与对策

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把咸安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麻纺织产业种植基地、加工基地、集散基地、研发基地”这一目标,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企业主体”两大作用,着力解决“苎麻种植、精深加工、市场营销”三个方面的问题,力争到年,苎麻种植面积达到3万亩,规模以上麻纺织企业达到50家以上,年总产值达到亿元,拥有苎麻长纺5万锭、短纺30万锭、年产各类苎麻纱及麻棉混纺纱10万吨的能力,织布、印染等产业基本形成规模,家纺、服装等产业取得重大突破;力争到年,苎麻种植面积达到6万亩,规模以上麻纺织企业达到家以上,年总产值达到亿元,形成从“种植、脱胶、开松、纺纱、织布、印染、制衣、销售、展示、科研”一条龙的全产业链,力争做行业标准的制定者、引领潮流的风向标。

1.着力解决苎麻种植的问题。一是着力解决政策引导不够的问题。每年至少安排万元用于高标准苎麻基地建设,对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的苎麻种植基地分别按元/亩、元/亩、元/亩的标准给予补贴,并免费为麻农提供中苎1号、华苎4号、湘苎3号等新品种,向麻农传授细切种根、嫩梢扦插等新技术,千方百计降低种麻成本,提高亩平产量和质量。对苎麻剥打机械按购买价格的50%给予补贴,并按每20亩种植面积赠送1台打麻机,调动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个体农户的种麻积极性。二是着力解决规模效益不高的问题。既继续支持有劳动能力的农户种麻、积少成多,更重点扶持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建设高标准苎麻种植基地,并由零星化、碎片化向集中连片、规模化种植转变。引导和鼓励精华公司等麻纺企业组建专业合作社,自建高标准苎麻种植基地,建立“公司把关+合作社负责+基地片长协调+农户务工”的市场运营机制,构建利益共同体。三是着力解决劳动强度大的问题。鉴于苎麻种植最费时费力的环节在于剥麻,必须加快推进由手工剥麻全部向机械剥麻转变。以乡镇为单位,培养机械剥麻专业队伍,为麻农、种植大户提供机械化、专业化服务。充分发挥骨干龙头麻纺企业主体作用,通过“以奖代补”鼓励企业引进和购置剥麻机械,引导企业在苎麻收获季节组织公司员工帮助剥打,着力解决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不足、剥麻劳动强度大等问题。四是着力解决市场麻价不稳定的问题。对企业收购本地苎麻帮助落实贷款,给予担保和贴息,引导企业与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麻农签订最低收购价协议,减少收购中间环节,健全收购服务体系,并根据市场行情变化,高则随行就市,低则保底收购,保证麻农有稳定的收入。

2.着力解决精深加工的问题。一是在闭合产业链上下功夫。巩固拓展苎麻、亚麻、混纺等麻纱产业优势,支持和推动天成麻业年产万吨天然功能纺织材料、精华纺织四万锭高支麻棉混纺纱自动化生产线等项目建设,力争实现麻纱制品生产能力“翻一番”;支持和推动区内企业在苎麻系列上开发生产支纱的新产品、在亚麻系列上开发生产75支纱、在混纺系列上开发生产60支纱等新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抢占发展制高点。加快补齐印染、家纺、服装等产业链条,支持和推动精华公司新上年印染各类麻纺织品3万米的印染厂项目,力争今年开工建设、明年建成投产。以更大力度推进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力争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家纺、服装等精深加工企业。二是在完善创新链上下功夫。紧紧抓住技术创新、品牌创建这个“微笑曲线”的两端,激发创新活力,增添发展动力。在技术研发方面,支持和促成精华公司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合打造产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并面向全区麻纺企业开展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品牌创建方面,支持和推动区内麻纺企业共同推进品牌创建中心建设,共同申报注册咸安苎麻“原产地域产品”专用标志,共同实施自主品牌创建工程。组建麻纺织行业协会,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三是在打通资金链上下功夫。设立麻纺织产业专项发展基金,每年至少安排0万元支持麻纺企业技术改造,按照实际投资额10%-20%奖励麻纺企业完善减排措施。全面落实各类援企惠企政策,协调解决企业在争取项目、银行贷款以及开展延期、续贷、展期等方面的困难。支持和鼓励麻纺企业上市挂牌,多渠道筹集发展资金。四是在提升价值链上下功夫。争取上级部门支持,选择在我区开展苎麻综合利用试点,并与乡村振兴、国土绿化、全域旅游发展等结合起来,把麻叶、麻皮、麻骨、麻根的综合效益发挥出来。同时,加快引进一批服装设计、品牌包装、产品检测、市场营销等服务企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3.着力解决市场营销的问题。一方面,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全力支持企业“走出去”,积极抢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等战略机遇,组织企业参加国际农展、上海农展、广交会、华交会等各类交易对接会,展示和推销咸安麻产品。支持和鼓励企业在国内外设立办事处,对企业开展市场营销、外出参展、境外合作、体系认证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全力支持企业“引进来”,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麻博会、麻纺产业推介会、麻纺时装展等活动,不断提升咸安麻纺织产业的综合影响力。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引导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加大技术、管理、营销等方面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着力打造一批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队伍。引导企业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加快电子商务、实体商店等营销平台建设,加大与宜家、优衣库、无印良品等国际品牌公司合作,设立区域性市场营销中心、产品展示中心、货物集散中心,打通线上线下“两个渠道”,抢占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推动我区麻纺制品走遍全国、走向全球,让古老的“中国草”在咸安大地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开创出新的广阔天地。

作者:李文波(中共咸安区委书记)

1孟祥伟在“六大”活动专题工作会议上强调:确保“六大”活动取得更大成效

咸宁城区新生入学登记操作办法、不及龄儿童安置…(附学校招生范围图)

3工作成效显著!咸宁获省奖励资金万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475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