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加工

自赎与重生一个女首富的传奇密码

发布时间:2023/7/10 17:20:04   

来源:经理人杂志

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来源

三公子的事务所

作者

三公子

在最近更新的短视频中,88岁的吴妈妈,身着雪白的外套,戴着白色呢绒帽,一副红框眼镜点缀着她自信的神情。

她一边开车一边说,自己喜欢跟年轻人玩,不喜欢跟老年人玩。因为老年人总喜欢问她老伴在哪儿,小孩在哪儿,孙子在哪儿。

而这些问题,她无法回答,因为她都不拥有。

在置顶的第一个短视频中,她这样自我介绍:从全国首富到阶下囚,她用了不到十年时间;59岁时16岁的女儿自杀身亡;71岁出狱后重新创业,再次成为千万富婆。

带着好奇与崇敬,三公子扒了扒她的故事。

01

年代,民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江浙一带政治环境相对稳定。兴农兴商的氛围之下,一批资本家、小企业主在此发家。

年,浙江嵊县,一个女婴降临在当地一个吴姓大家族,族长给她取名吴如英。

吴家祖辈经商,到吴如英爷爷这里,已经是家产丰润。吴如英的父亲生来就是个富二代,更是个纨绔子弟。

他相貌堂堂,风流倜傥,身边少不了胭脂粉黛的红颜知己,县城里缫丝厂漂亮的女工都主动投怀送抱。

吴父花花世界、逍遥快活,吴如英的母亲难以接受却又无可奈何。一气之下,在吴如英刚断奶的时候,便跟着个台湾男人跑了。

父亲对女儿不上心,母亲又改嫁,吴如英虽生在大户人家却并没有快乐的童年,甚至从小是在“饥寒交迫”中度过。

看过《大宅门》的人应该知道,大户人家人口多、规矩多。

吃饭的时候,只有大人和嫡长子可以上桌,其他小孩不能,小半碗饭,一份蔬菜一份荤菜,都要吃完,吃完不够也不能多要。

在那个年代,作为大户人家的女儿,吴如英的待遇只会比《大宅门》里更差。

更惨的是,她爷爷就是吴家的族长,做族长有个规定是必须要有男孩传宗接代,但吴父只生她一个女儿。

所以从小吴如英就被当做男孩养,不能扎辫子、不能穿裙子。

9岁那年,爷爷带着她去庙里祭祖,她突然尿急,就在映山红丛中蹲下去小便,结果被一个男小孩撞见。

于是满街大喊:吴如英是个假小子。

吴家的秘密被揭穿了。爷爷的老脸被打的啪啪响,吴如英也因为受尽嘲讽回去后大哭大闹,不肯吃饭。

再不要当男孩,要穿裙子、要扎蝴蝶结——吴如英做出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反抗。

02

在吴如英做回女儿身的几年后,吴父勾搭上了上海大流氓杜月笙的远房侄女H小姐。

H小姐谈不上有倾国倾城的容颜,但也是羞花闭月、前凸后翘,关键是她的温柔与婉转能让吴父言听计从。

在吴如英12岁那年,吴父迎娶了H小姐。

H小姐喜欢抽大烟,又好酒,导致生的孩子是个畸形儿,生下来没多久就夭折了。

H小姐找来算卦的算命先生说,吴如英命太硬,命里没有兄弟姐妹,告知一定要想办法把她弄走。

吴父一狠心,就把她送到了30里外一个县城的伪县长做了童养媳。

后来,爷爷知道了,就去跟这家人说,自己孙女不能做童养媳,算寄养在伪县长家,还给了他们30亩土地和块大洋。

过了四五年,到了吴如英该结婚的年龄,她的未婚夫就是伪县长的儿子。

但吴如英并不喜欢她,甚至从来没有主动跟他说过话。

于是,在准备嫁妆的过程中,吴如英带着衣服趁机逃跑了,随后辗转于上海、西安等地。

这是吴如英第二次与命运抗争。

03

寄人篱下颠沛琉璃的生活,让吴如英变得更加坚强,也让她有了一定的积蓄。

20多岁的时候,吴如英回到了离老家不远的绍兴,在那里开了一家烟纸店,那是她第一次创业。

这时的她,已经给自己另取一名为吴胜明,意为“今天一定会胜过明天”。

当时,她的店对面修理铺有个小学徒叫张思源,比她小7岁,也是没爹没娘,跟吴如英同病相怜,两人经常一起聊天、玩耍。

日子久了,风言风语也多了,张思源又反复向她求婚。

30岁出头那年,吴如英结婚了,婚后他们把烟纸店盘掉,拿着3万多块钱到青海创业。

到了西宁,夫妇俩开了家饭店,名字叫“上海饭店”,特地请了上海的厨师烧地道的南方菜,生意很好。

不知是开饭店辛苦,还是西宁海拔高不适应,吴如英流产了很多次,直到42岁再次怀孕,才生下了宝贝女儿张艳。

没有体会过母爱的吴如英,发誓要给女儿最多的母爱,要赚很多钱,给她最优越的生活。

没几年,吴如英把饭店开到了郑州等地,还用女儿的名字开了家“爱艳贸易公司”,做贸易生意。

时间已经来到了七十年代末。

那时候,国家对部分紧缺物资实行计划调拨,有点本钱的人,都会想法子拿到那些紧缺的物资,然后倒卖赚大钱。

吴如英的第一桶金是卖高档衣服。

当时能穿尼龙布的衣服算有钱人了,汕头那边,有很多从香港偷运进来的尼龙布料,装在一人高的袋子里,每袋十块钱。

吴如英跑到南方,采购尼龙布运回西宁,让西宁服装厂里的工人下班后再为她加班做衣服,加工一件衣服4毛钱,加工一条裤子2毛钱,做好的衣裤再销给商贩,赚了比成本多十几倍的钱。

除了服装,她还动起了电视机、收音机的脑子,把从香港淘汰进入内地的旧电视机,换一个壳子,就变成新电视机销到内地,供不应求。

04

八十年代,当人们还在羡慕万元户的时候,吴如英已经身价千万了。

人们称之为女首富,她可能是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个叫得上名号的女首富。

但在金钱的诱惑面前,吴如英并不满足。

对于女首富来说,开饭店、做“倒姐”,赚的都是积少成多的辛苦钱。

而当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经开始在大城市流行。

当她听说当地汽车商贸公司卖一辆汽车挣的钱能抵上几百件衣服的利润时,瞬间就心动了。

但当时吴如英的商贸公司并没有没有资质卖汽车,她花了30多万,买通各种关系,最后拿到一张南京军区后勤部第三产业开具的“需要进购50辆汽车”的计划批文。

拿到批文后,吴如英马不停蹄地去往日本,进了48辆皇冠高级小轿车。为了避开海关税,汽车在日本全部拆开作为配件进入国内,再到海口把配件重新组装起来。

当时,汽车没有统一定价,卖多少随卖家说了算。

这一票,她赚了几百万。

有了几百万,吴如英的生意做得更大了,四川、浙江、河南、陕西都有分公司,在广州、上海,吴胜明也成了有名的大姐大。

但同时,她行事风格也越来越张扬,女儿张艳10岁生日的时候,请了学校全校师生来吃饭,花了20多万。

所谓树大招风,当吴如英以为迎来人生巅峰的时候,危机也如影随形。

那时候,虽然市场经济的号角已经奏响了中国大地,无形的手在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背后,有形的监管之手,也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伸向了投机倒把和走私资本家头上。

而作为女首富的吴如英,她的一举一动不仅为市场管理部门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518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