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服装加工 >> 服装加工前景 >> 纺织品抗菌剂分类特点作用机理及银离子抗
一、抗菌纺织品的定义常用加工方法
抗菌纺织品,是一种经过抗菌整理或含有抗菌纤维,能够抑制织物上的细菌、真菌生长、繁殖或使其失去活性功能的纺织品,其常用加工方法有原纤维法和后整理法。
1)原纤维法:指在纺丝过程中,将抗菌剂添加到成纤聚合物中经纺丝工艺制得抗菌纤维后进行抗菌纺织品织造的方法,该方法制得的抗菌织物效果显著且持久但技术难度大、加工成本高,对抗菌剂要求苛刻。
2)后整理法:即后整理过程中采用织物抗菌剂处理织物,从而赋予其抗菌效能,不足之处是抗菌效果耐久性相对较差。从工业角度看,鉴于后整理法工艺的简便性,目前市场上的抗菌织物多数都是通过后整理法获得。该方法主要包括浸渍法、浸轧法、化学接枝法等。
二、抗菌剂的分类特点作用机理
根据选用抗菌剂的种类不同抗菌纺织品的抗菌原理也大相径庭,但总的来说,主要基于以下几种:
1)无机类抗菌剂:优点是安全性好、广谱且耐久性好,其中银系具备高效抗病毒抗菌、对人低毒的特性,应用较为广泛;缺点是容易产生变色且价格高。
2)有机类抗菌剂:优点是杀菌/病毒速度快,效率高,价格便宜;缺点是耐热性不好、容易产生耐药性。
3)天然类抗菌剂:从自然界动植物和矿物中提取获得,优点是安全环保,原料的来源十分广泛;缺点是有效时间短,不稳定。
资料整理自:《抗菌抗病毒非织造布及其测试标准探究》,东吴证券研究所,侵权联系删除
三、织物的抗菌耐久性
在抗菌纺织品的开发及织物后整理的过程中,织物的抗菌耐久性成为一项关键问题。研究发现,部分抗菌剂虽具有优越的抗菌性能,但耐水洗性能不理想,被整理织物的抗菌性在后续水洗的过程中逐渐下降。而FZ/T-《抗菌针织品》标准对抗菌针织品的抗菌效果与耐洗涤次数作了严格划分,并按照考核阶梯指标分为A级、AA级、AAA级三个抗菌级别,具体考核指标如下:
数据源自:FZ/T-《抗菌针织品》
随着纺织科技水平不断升级以及在消费者对抗菌纺织品的需求催化下,市面上逐渐出现了抗菌效果、耐水洗性能俱佳的纺织品抗菌剂,例如,广州联庄科技开发的一种可用于纯棉、混纺、化纤、无纺布、皮革等各类织物耐洗长效抗菌整理的纺织品银离子抗菌剂,这类抗菌剂性能稳定、应用范围广,在服装、家纺用品、个护用品等领域得到广泛运用。
纺织品银离子抗菌剂在抗菌纺织品的实际生产中,以上文提到的纺织品银离子抗菌剂为例,将该整理剂通过喷涂、浸轧、浸渍工艺使银离子抗菌剂与织物结合,实践证明,被整理织物原始抑菌率可达99.99%,经50次水洗后抗菌效果依旧出色,符合AAA级抗菌效果标准,为面料厂、品牌商在抗菌纺织品的开发上提供了有效实施路径。
资料源自:采用纺织品银离子抗菌剂加工的被整理织物检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