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加工

智能化工业定制,如意控股个性化智能制造项

发布时间:2022/9/23 21:35:39   

目前,总投资3亿元的山东如意控股集团个性化智能制造项目已投入使用。该项目厂房面积为2万平方米,建设集柔性制造+全流程个性化定制+全流程自动物流+服装物联网+信息化五位一体的个性化智能工厂。今后,智能工厂具备年产40万套个性化定制服装的生产能力,形成以市场客户需求体验为导向、以数字化智能模块为载体、以终端品牌销售为目标的可视化新型产业集群,实现客户、供应商、制造中心充分联动。

全新上线吊挂系统

生产效率提升30%

自动配料机器人,自动吊挂系统,智慧门店……消费大潮升级下,个性化定制成为服装市场的最大诉求之一。去年,山东如意控股集团对个性化定制智能制造车间进行改造,今年亮相的全新智能车间,已经实现单套服装的智能化工业定制。

走进智能制造车间内部,几百名工人正在各自的工位上专注于服装生产。自动吊挂系统让生产更加有条不紊,车间顶部密集的轨道上,一块块布料、一件件半成品西装正缓缓移动,从最初的裁剪到中间的缝纫再到最后的整烫,生产流程实现高度标准化,安装在工位上方的自动吊挂系统将服装制作的多道工序整合,一道工序完成后衣物自动进入下一个工序,工人无需再来回跑动,整个车间实现了物料位移无人化,将生产效率提升了30%,工人劳动强度大大降低。

“布料会直接传送到面前,我只要在工位上完成具体的工作就可以,不用像以前那样来回拿料和识别。”如意一厂上衣车间主任马爱苓说,通过智能改造,集合吊挂系统,实现从裁片配送上线,后续的缝纫、整烫、检验、包装、成品入库及发货环节全流程传输,并实现过程全监控,及时调整生产中的卡壳点,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大数据贯穿生产线

智能设备代替人工

“蕴藏在其中的奥妙是大数据,大数据和云计算是最核心的部分,这个工厂车间从表面看跟传统工厂没有区别,最大的区别在于利用大数据来驱动流水线,制造个性化的产品。正是各个工段和环节的数据流支撑了整个工厂的个性化定制。”山东如意毛纺服装总厂厂长马静说,自客户下单开始,其订单的合同评审、技术配色、物料采购、生产计划等全过程都将由智能管理系统自动完成,领料单、开裁单、装箱单等均一键生成,每个订单都将有唯一的订单编号,客户定制需求信息会与其相对应的那件衣服一起走完全部的生产流程。每道加工工序的工人会根据面前屏幕上显示的各类定制参数和指令完成诸如剪裁、缝纫、刺绣等具体操作。此外,在生成制造的各个环节,都配有无线射频识别器,可以追踪每个订单乃至每件产品的进度。

“整个产前准备过程和生产制作过程信息全部可视化,客户无论何时何地,均可在信息平台上查询到订单进度情况,甚至是可以通过在线视频监控系统,实时看到订单产品正在某一个工位上制作,可大大提高服务质量,增强客户满意度。”马静表示,原来的厂房内没有吊挂线,没有自动化裁床,也没有这么多的智能化设备。如今很多专业设备替代了原来人工的操作模式,最终实现了工艺的优化,效率的提升,科技含量的提升和产品质量的提升。

智慧门店引领潮流

个性化定制规模化

在个性化工厂内的智慧门店的衣架上,记者看到,虽然每一件西装都是不同的面料,不同的款式和设计,不同的型号,但每一件衣服的设计都能够非常准确地修饰身体曲线,平衡人体本身的缺陷,贴身合体。

据了解,以工业化的智能手段、大数据系统完成自动制版,是完成大批量个性化定制服装需要攻克的一大难关。在传统服装定制中,采集人体数据的量体师需要对服装的版型、人体结构和服装工艺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如今在如意个性化智能工厂内,客户下单后,工厂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和数据实时生成适合他们的版型,此外,消费者还可以在智慧门店内,以3D视角根据个人爱好选择面料、尺寸、款式等个性化细节,经过智能量体测量完以后通过数据传输直接进入后台生成客户信息数据。最终生成客户订单下放到每一道生产工序进行生产定制,实现智能化生产。

“毛纺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从原料开始到纱线、面料,再到服装,实现了全智慧的纱线面料的设计,通过信息化手段和数码仿真技术,实现虚拟花型在电脑里的成型,只需几分钟就可以呈现面料的效果。”马静介绍,如意智能工厂可以将个性化的定制服装实现规模化生产,不仅西装制造更加高效,消费者定制西装也将更加方便,通过智能化的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物联网等手段颠覆传统纺织业。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邓超通讯员李云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157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