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服装加工 >> 服装加工优势 >> 马建荣13岁辍学当学徒,首次创业负债30
俗话说,好的开端就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可是,事情真的是这样吗?其实并不是,好的开端或许重要,但并不是迈向成功的唯一途径。
浙江绍兴有一位少年郎,他以初中不到的学历,负债万的糟糕开端成功逆袭,在服装加工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就是——马建荣。
01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年,马建荣出生在浙江绍兴,没过多久,全家便跟随在针织厂上班的父亲漂到了上海。
马建荣的童年时光,几乎都是在针织厂度过的,父亲的影响以及环境的耳濡目染,让他对纺织这个行业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收之东隅,失之桑榆。虽然马建荣找到了兴趣爱好,但他在学习上举步维艰。
父亲曾经问马建荣长大后地理想,他一脸骄傲回答道:“我也想做一个纺织工人!”
对于学习的抵触以及纺织的热爱,促使马建荣在13岁的时候选择了辍学,进了针织厂成为一名学徒工。
年,16岁的马建荣成为一名光荣的纺织工人,后来更是跟随父亲一起南下,到了宁波市的申洲织造。
年3月26日,由宁波北仑区政府出资建立的宁波申洲织造有限公司举行开业典礼。
在典礼上,马建荣的父亲马宝兴说道:“我们一定要一心一意搞发展,创造出佳绩。”
彼时,众人都雄心勃勃,可没过多久,所有的都变了,马建荣与他的父亲便发现这家公司居然负债累累!
原来90年代的中国,产量虽然占据世界五分之一,是世界纺织大国,可技术的落后,人才的缺乏导致国内纺织行业并不景气,申洲公司也不例外。
雪上加霜的是,这家公司是政府借钱兴办的。
要技术没技术,要人才没人才不说,足足负债万!
刚刚从上海针织二十厂来到申洲的马建荣和他的父亲马宝兴望着缝纫机陷入了沉思。
接着父子两个痛定思痛,作出了一系列举措,用来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
第一件事,就是引进和培训人才。
马宝兴之前在上海针织二十厂是做了多年副厂长的。
虽然已经不干了,但是在马建荣的劝说下,马宝兴充分依托“娘家人”的技术和资源,选派本厂一批较为年轻、踏实肯学的员工远赴上海针织二十厂学习培训。
此外,马建荣本人也去了上海,深刻发扬刘皇叔“三顾茅庐”的精神,从针织二十厂“搬”来了许多老师傅,用来支撑厂内工作。
工人培训有条不紊开展之后,马建荣立刻开始了第二件事——提高纺织技术。
马建荣以前所在的上海针织二十厂的纺织技术,在国内排得上号,但是依旧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
正因如此,马建荣花费许多时间、精力,用来补齐这个发展短板!
技术不是想提升就能提升的,就像瓦特的蒸汽机,爱迪生的电灯泡。
任何改变一个行业或者世界的发明,在成功以前,可能都需要发明人数十年如一日的探索和实验,凭借的是发明人孜孜不倦地坚持。
万幸的是,初中就辍学的马建荣,身上就有这份坚持。
16岁的他正式成为纺织工人,在年来到申洲织造时,已经足足有了近十年的纺织经验,是当仁不让迷倒万千厂妹的技术人才。
当时以中国的纺织技术,一英寸的布料上面最多只能织24针,与国际上面流行的28针差了四针。
虽然达到28针困难重重,但是马建荣并未放弃。
每当申洲织造的员工们下班后,大家总能看来一个年轻的身影在纺织机器前面徘徊不去,时不时喃喃自语,还经常对机器进行拆分重组。
到了后来,马建荣更是自学缝纫机械技术,将自己关在一个小屋子里面,整天跟那些纺织机器吃住在一起。
父亲关心他的身体,常常来提醒他按时吃饭。但是好几次推开门,看到的都是光着膀子露着屁股在开始了新一轮组装......
父亲只能无奈笑着摇摇头,轻轻走开了。
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在他持之以恒地坚持与灵光乍现的智慧的双重付出后,终于他补齐了这四针的差距!
02雏鹰展翅,翱翔长空
在父子齐心协力之下,申洲织造人才有了,技术提上来了,渐渐服装生意也有了起色。
马建荣深知依靠这样的速度,想要还清那万不知要到猴年马月,于是他又重新开始寻觅新的出路。
这时的马建荣,一方面继续钻研提高自家纺织技术,另一方面重新规划纺织厂发展方向。
对于当时中国的纺织产业来说,产品往往不可避免会出现甲醛、福尔马林超标现象。
马建荣没有忽视这一情况,他和父亲讨论之后得到共识:“要想救活申洲,产品质量是最为关键的因素。”
就这样,在父亲的支持下,马建荣在他的小屋子里面开启了新一轮钻研。
为了避免浪费布料,他专门搜集一些破布碎料,调配染料进行实验,并最终成功得到了不含福尔马林,并且甲醛含量合格的染料配方!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马建荣的眼光跳出了中国大陆,将目光锁定在了日本市场。
不久,马建荣便代表申洲织造,漂洋过海远赴日本洽谈服装加工生意,并且谈的还是在日本风靡一时的“优衣库”。
做好周密准备的马建荣,深知大和民族“大事糊涂,小事认真”,在商讨过程中,一一列举了申洲织造的几大优势。
技术并不落后于国际标准28针,纺织人才更是济济一堂,并且诚挚邀请对方前往中国实地考察。
当然,马建荣的申洲织造,还有非常重要的一个有利条件,就是价格便宜——加工一件衣服,日本纺织业要收10美元加工费,而对彼时申洲国际来说,只需要5美元足矣。
技术与国际接轨,价格更是打了五折。
就这样,物美价廉的申洲织造与优衣库签订了第一笔合同,从此征服了日本市场。
国际市场一旦打开,简直就是供不应求,申洲织造在短短几年时间当中迅速扭亏为盈,还清了那万的外债!
03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90年代末,马建荣从他父亲手中接过申洲帅印,正式成为申洲织造的掌舵人。
在这艘“大船”越行越远之时,之前的日本客户却拒绝合作,这让马建荣百思不得其解。
在经过一番调查之后,方才弄清楚其中缘由。
原来是自己家族的表哥马仁聚为了节约成本吃下回扣,故意让员工减少了染色程序,少添加了几种关键物质,破坏了染料的稳定性,使得日本客户大为火光。
怎么处置厂里那批印染不合格的产品以及违规的亲人,成为摆在马建荣面前的一道难题。
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马建荣毅然作出了两个决定——开除表哥,销毁产品。
这两个决定,让他承受了极大的非议和压力。
他的长辈直接找上门来,气势汹汹诘问他:“你是不是小题大做了?你把你表哥开除了,以后谁还跟你干?!”
不仅如此,更有厂子里面的师傅不建议他销毁这么一大批产品:“厂里面的资金没有回拢,国外市场卖不出去,我们在国内一样可以赚钱啊!”
对于这些质疑,马建荣深知衣服销毁了可以再生产,口碑毁了再也换不回来了,他坚持己见。
两个决定坚决执行,并且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首先是厂内,大家看到马建荣丝毫不徇私,对待犯错误的亲戚也毫不纵容,在生产中更加尽心尽力不敢有敷衍懈怠。
其次,国外的客户从马建荣销毁衣服的举动中看到了他精益求精的决心,摒弃前嫌再度与他合作,申洲织造再一次起死回生!
年,马建荣手下的申洲织造赚到了0万纯利润!
04孤注一掷,无怨无悔
对于其他纺织行业来说,拥有与国际接轨的纺织水平,再依靠足够低廉的人工成本,以及数之不尽的客户订单。
或许早已经满足于现状而不知进取,但是马建荣一直都是个例外。
挣来的0万利润,他拿出相当一部分给工人进行分红,此举让工人进一步对他死心塌地。
其实早在盈利之初,马建荣麾下便聚集了一大批纺织人才,除了他得知人善任之外,申洲织造的工作条件也是极为优越。
当时九十年代,大部分企业尤其是纺织工厂往往流行“”的工作体制。
可是,马建荣直截了当地拒绝了“”,每周给足工人两天时间休息,
不仅如此,每当春节来临,马建荣都会花费巨资进行包车,哪怕员工家再远,也会将他送到家门口!
这一系列的举措,简直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给了大家足够的温暖,并且每个人拿到的钱还多,谁不想跟他干?
因此,申洲员工的稳定性在纺织行业里面首屈一指,并且中高层队伍在申洲成立的20多年时间里面,没有一个离职的,创造了业界的神话!
0万分红用去了一小部分之后,马建荣作出了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决定——将钱用来投资修建污水处理厂!
要知道服装的印染是相当耗费水资源的,并且会对水资源造成污染。
90年代末的中国环境保护意识还没有那么强烈,其他纺织行业几乎都没有建设污水处理厂。
马建荣这个过于超前的思维没有赢得大家的认可,甚至觉得他疯了。
没奈何,疯了的领导毕竟也还是领导,大家遵从命令修了污水处理厂。
好不容易剩下点钱,马建荣又用它们来更新设备,手下员工是欲哭无泪,心想纺织技术我们是门儿清,您老闲得没事更新设备干嘛?
就这样,申洲拥有了最先进的设备以及污水处理厂。
虽然资金被消耗一空,但是这些高瞻远瞩的付出,最终换来了幸运女神的青睐。
年,NIKE考察中国纺织市场,准备在大陆找到满意的服装加工厂商进行长期合作。
一番考察与竞争下来,申洲当之无愧把握住了这次机会!
同年9月份,申洲建立了NIKE专用工厂,从此开始了与它的长期合作。
年,ADIDAS专用工厂成立,彪马紧随其后,闻风而来。
从此,优衣库、耐克、阿迪达斯、彪马成为申洲四大主力客户。
年,申洲首次进入中国民营制造业强,此后一路高歌猛进,助推马建荣年营收.3亿,并在年荣登福布斯排行榜名。
高处不胜寒的背后,其实是马建荣的专注与付出。
他始终认为,做精一件事足矣——“对于服装企业来说,时间就是生命,交货期就是灵魂”。
依托优秀人才与先进技术,申洲始终将这件事完成得非常好!
05持续进发,走向国际
值得一提的是,哪怕成为宁波首富,登上福布斯排行榜,马建荣也没有停滞不前。
年,申洲在越南开设分厂,成立面料工厂——这其实就像当年的日本客户选择中国一样,成本低。
现在,作为中国纺织行业佼佼者的申洲,也从最开始的阶段慢慢发展,然后长远,乃至超出!
这背后所蕴含的是中国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以及申洲这个企业的转型升级。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
现在的申洲正致力于打造纵向一体化的业务模式,进行生产一条龙服务。
不仅如此,马建荣并不仅仅满足于服装的生产代加工,他同样开始创建属于申洲自己的品牌。
马建荣深知依靠别人并非长远之策。
对于一个企业、民族、国家,想要真正自立自强,必须有属于自己的品牌,属于自己的品牌之光!
创建品牌的方向道阻且长,目前并未取得十分亮眼的成绩。
当中国的方方面面逐渐复兴,生产技术越来越好,有识之士越来越多,会有更多的国人去拥护国货,支持民族品牌!
纵观马建荣的创业经历,从13岁辍学的少年,到现在身价超过亿的商界大亨,或许他的专注、坚持与远见,都值得我们吸取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