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服装加工 >> 服装加工优势 >> 小作坊变身卫星工厂背后藏着啥奥秘
1月21日上午,和煦的阳光打在刘大娟脸上,笑靥灿烂。刚从制衣车间出来的她,与记者对坐在厂门口的长板凳上拉起了家常。
“去年8月份回到村里上班之后,自己更爱笑了。”36岁的刘大娟是三个孩子的母亲,此前一直在广东的服装厂上班,虽然每个月工资有多元,比现在多元左右,但是工作强度大多了,最重要的是长期不能和孩子团聚,只能通过手机视频缓解思念。
怎样才能兼顾赚钱养家和陪伴孩子?开在江西省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的一家服装“卫星工厂”,让刘大娟看到了希望。
今年64岁的张国标是这家“卫星工厂”的厂长。年,他在广东办了一家制衣加工厂,后来看到家乡纺织服装产业的巨大潜力,年他回到潭头村,把制衣厂搬回了家门口。年5月,他的制衣厂又开始和于都星途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为这家公司的一家“卫星工厂”。
“所谓‘卫星工厂’,就是由位于县城的‘核心工厂’提供订单和设计方案,开在村里的‘卫星工厂’负责开料、缝制、贴牌等简单工艺,从而形成一条完整的服装生产供应链。”张国标说,合作之后厂里的订单开始激增,用工量也比过去翻了一倍,吸引了许多附近村庄的人留在本地就业。
在于都县的一家“卫星工厂”,工人正在裁剪衣服。新华社记者范帆摄
“出了家门就到厂门,幼儿园也在附近,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学都很方便,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如今在“卫星工厂”里,刘大娟在缝纫机前认真干活,放寒假的孩子就在旁边玩耍,她的内心安稳踏实。
在纺织服装行业,返工率一直是最大的痛点,如何确保“卫星工厂”做出来的产品质量达标,背后的奥秘在于一块芯片。
于都星途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沣浒告诉记者,公司研发了一套服装生产的智能溯源系统,通过加装芯片和摄像头,让缝纫机有了“大脑”和“眼睛”,可以实时监控和识别工人在各个生产环节的工艺,对缝纫质量进行技术分析,及时发现工作失误,从而大大降低返工率,减少质检成本。
于都星途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系统新华社记者范帆摄
“改造升级后的缝纫机具有人机交互、生产调控、等级考核和品质监控四大功能,如果生产线上某道工序工人操作不达标,系统就会立马亮红灯提醒,工人可以及时做出调整。”刘沣浒说,数字化的管理技术有效解决了“卫星工厂”的品控问题,公司已经和30家位于乡镇的小微纺织服装加工厂签订合作协议,将传统的“小作坊”衔接到现代化的产业链中。
“不但返工率大幅降低,工厂其他各项成本每月还能节省2万多元,成本降低利润增加也让工人工资水涨船高。”在制衣行业摸爬滚打了48年的张国标说,从机械化、电子化到如今的数字化,技术不断迭代升级让他越来越看好行业前景,他计划春节期间吸纳更多的返乡工人入厂,年内将生产规模扩大一倍。
目前,于都县的纺织服装企业达到余家,全县超过30万人从事纺织服装行业,年行业产值达亿元。于都县委常委、副县长杨海峰表示,当地正在努力打造12个“核心工厂”,从而辐射带动更多的“卫星工厂”,既能让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推动乡村振兴,又能全面提高纺织服装产业的整体生产规模和生产工艺水准,实现传统产业的现代化智能升级。(记者戴浩胡锦武范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