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服装加工 >> 服装加工优势 >> 江汉平原借光武汉追光世界,布同凡响
年1月18日——1月22日,湖北之声联合武汉“1+8”城市圈9地广播电视台推出全省两会特别策划——系列广播快闪《秀出圈》。18日开启首站,湖北之声随行广播车开到江汉平原,感受“九城就是一城”的时代脉动。
30年织好一块“布”
湖北之声随行广播车从仙桃站出发,驱车十五分钟就抵达小镇彭场。一家家生产企业连街而设,仙桃市非织造布及制品90%的产能就聚集在这里。仙桃是中国最大非织造布及制品生产基地,全国六成的无纺布产品都在这里生产,产量占全球四分之一。
恒天嘉华非制造有限公司厂区
在恒天嘉华非织造有限公司的熔喷布生产车间,自动化流水线轰鸣运转,机械臂舞动旋转,一卷卷白色的熔喷布不断地被从机器中传送出来。在莱芬双组份非织造布生产线前,恒天嘉华非织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技术研发中心负责人曹仁广自豪地介绍:
“我们拥有国内首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SMS生产线,也拥有亚洲第一条、全球第三条莱芬双组份非织造布生产线,现在我们又上了水刺布生产线和第2条SSSRF4S双组份莱芬生产线,我们一直在引进最先进的技术。”
恒天嘉华全自动纺熔无纺布生产线
仙桃做非织造布产业的起源是“一个意外的外贸订单”。年,彭场国营草席编织厂从武汉一家外贸公司接到了一份来自日本的订单,用无纺布制作便携袋。编织厂从江浙购进一批无纺布布料,完成了这一订单。抓住这次商机,年,仙桃专门建起了一家做无纺布制品的集体企业,主要代加工袖套和鞋套。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彭场把42家镇办企业全部改为民有民营。如今,这里有超过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从事非织造布产业,非织造布产品从最初的鞋套、袖套到涵盖建筑、医疗、日用等领域,共32类、个品种,70%以上制品用于高端医疗卫生、建材家居、汽车等领域。
系列广播快闪《秀出圈》直播现场
从“一块布”到“一座城”
仙桃,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非织造布产业名城”称号,在全国独一份。年疫情后,国内同类企业如雨后春笋涌现,市场竞争激烈,仙桃的“这块布”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转型升级尤为迫切。
恒天嘉华瞄准了武汉的技术、科教、人才优势,投资多万元与武汉纺织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共建非织造布技术创新中心,武汉纺织大学在仙桃职院新设立的非织造布学院年9月开始招生。曹仁广:
“武汉高校资源丰富,特别是武汉纺织大学,这方面专业很强。早在年,我们就开始校企合作搞研发。依托城市圈优势,我们研发投入在武汉、生产实践在仙桃,我们和武汉纺织大学优势互补、合作开发,这是一个双赢的模式。”
国家非织造布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湖北)
彭场镇,崭新厂房一天天在“长高”,转型升级浪潮席卷了每一家企业。以彭场镇为依托,仙桃规划建设了非织造布产业园,并提出“四基地两中心”的建设目标,即建设国家应急与防护物资储备基地、全国非织造布制品生产基地、全国非织造布原材料供应基地、国家非织造布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以及国家非织造布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级非织造布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其中,由湖北省纤维检验局及仙桃分局共同筹建的“湖北省非织造布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已于年6月投入使用,填补了国家非织造布检验中心的空白。湖北省纤维检验局仙桃分局局长段云轩介绍,检测中心共有40多人,其中一半以上都来自武汉:
“国字头的中心能设在这里,也是凸显了仙桃的产业优势。我们送服务上门,为本地的非织造布企业提供最便捷的检验服务。无纺布领域一直遵循国外标准,在未来,随着我们的不断探索,希望能联合整个无纺布协会,推进我们的地方标准,争取升级成国家标准,并且推向国际。”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仙桃非织造布产业带活一座城,力争在“十四五”末,非织造布产业产值规模达亿元,培育知名品牌20个以上,未来,建成世界级的非织造布生产基地。
非织造布产业园规划
借力追光与武汉同行
天门,中国时尚服装特色小镇,企业生产车间里,工人们熟练地进行裁剪、缝制、包装。近两年,这个传统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天门人在外地开办的服装企业纷纷回归,大批服装品牌企业在这里汇聚,这些企业均以“总部+卫星工厂”的模式经营,将销售窗口设在武汉的汉正街龙腾第一大道,生产后台放在了天门的服装小镇。
天门芯创产业园图片来源:天门发布
沿江高铁和武天高速建成后,天门作为武汉城市圈一员的区位优势加速形成,成为影响天门未来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天门提出,积极融入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加强产业对接,突出强链补链固链,做好产业配套和产业承接。依托龙腾服装特色小镇,主动对接武汉汉正街服装市场,承接汉正街服装产业转移,打造服装特色小镇;对接武汉“光芯屏端网”产业集群,依托芯创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集成电路封装测试基地。
同在江汉平原的潜江市则加紧推进设施协同、产业协同、生活协同,融入武汉城市快速交通圈,打造全省“光芯屏端网”最大产业配套基地,打造武汉都市圈和全省心仪的生态旅游基地。
做好一颗“芯”,潜江积极承接武汉产业链条延伸和上下游产业转移,成为武汉市光纤、半导体、人工智能等关联产业和新能源汽车、先进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等产业链外延转移承载地、功能区疏解卫星城。
潜江还借力武汉高校集聚地优势,深化产学研合作,先后与武汉多所高校签订市校合作协议,从武汉引进一批国内顶尖的院士专家团队,共建省级科技创新平台15家、院士专家工作站9家,带动全市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年,潜江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8.34亿元,累计对接高端人才、行业领军人才及高校教授超过人。
紧靠武汉的江汉平原天潜沔三市,借力借智、追光融光,这片沃土的未来发展还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全省两会特别策划《秀出圈》
1月19日,第二站
湖北之声记者向秀将带您走进孝感!
来源:湖北之声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3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