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服装加工 >> 服装加工市场 >> 亳州乡村小车间,振兴路上大作为
小帐篷撑起致富一片天
周边村民在帐篷厂工作
在谯城区古城镇集镇上,有一家帐篷厂,此时已进入生产旺季。剪裁、缝纫、检验……工人们忙个不停,每天能生产上千顶帐篷。“工作忙了,收入也高。月收入最少在元以上,多的时候能达到六七千元。”正在加工帐篷的王玲说。
和王玲一样,古城镇有不少村民在帐篷厂上班,中午在厂里有免费午餐,钱没少挣,还不耽误照顾家里。何楼村50多岁的何玉霞,由于不会缝纫技术,便在厂里做检验工,负责给帐篷剪线头,每月能收入多元。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人热衷外出自助游,喜欢在大自然宿营。”工厂负责人董绍峰介绍,看到了这个商机,他决定建帐篷厂,但由于缺少技术工人,生产的帐篷质量参差不齐,前两年工厂一直在赔钱。
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董绍峰的帐篷厂生产的产品越来越多,有单人帐篷、双人帐篷、汽车帐篷。由于适销对路,物美价廉,他生产的帐篷很受欢迎,甚至出口到国外地区。
现在,董绍峰的帐篷厂订单源源不断,一个月销售额达到三百万元左右。董绍峰的帐篷厂已经成了周边家庭妇女重要的就业基地。不久前,董绍峰在谯城区的淝河镇新成立了一家分厂,已经开工生产了。
下一步,董绍峰计划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吸纳更多村民就业,帮助更多村民增收致富。(王立杰记者李鹏文/图)
扶贫小车间托起小康梦
村民正在加工服装
初冬渐寒,服装生意开始进入旺季。在蒙城县立仓镇炮台沟村建立就业扶贫基地,村民们正有条不紊地赶制着服装,村民的欢笑声和缝纫机的踏踏声,共同奏出和谐欢快的生产进行曲。
“像我这样上有老、下有小的留守妇女,是不可能出门打工的。现在,多亏了我们村的扶贫车间,让我们足不出村就能在家门口找到工作,既挣到了钱,又能照顾家庭。”正在扶贫车间加工服装的脱贫户穆双平高兴地说。
炮台沟村扶贫基地建于年,是标准化钢构厂房,配备了缝纫设备。车间常年用工10余名,赶工忙季用工20余人,其中脱贫户4人。“感谢政府给我提供这么好的政策和人力资源,不仅自己赚到了钱,还为附近的村民增加了收入。”车间负责人梁桂玲说,干活的村民都很勤快,大家争着干、比着干。熟练工的月收入大概余元,学徒工余元。
在村两委、驻村扶贫工作队(乡村振兴工作队)的支持下,年初,扶贫车间克服疫情带来的种种困难,很快实现复工复产,实现了稳定增长。“产业兴则乡村兴。我们工作队将与村两委班子形成工作合力,实现由‘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平稳过渡,助力炮台沟村的乡村振兴。”炮台沟村乡村振兴队工作队员陈陈表示。(马文照王军记者李鹏文/图)
服装加工厂赶制订单忙
工人们正忙着赶制冬衣
一场雨过后,天气大幅度降温。在蒙城县小涧镇蔡海村的启源服装加工厂里一片繁忙景象,工人正熟练地赶制冬衣,生产车间内缝纫机发出“哒哒哒”的声音,奏出了一曲和谐的乡村振兴乐章。
走进服装厂,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几十名工人有序忙碌的身影。只见这些工人有的在缝合,有的在剪线头,有的在剪衣袋,有的在锁眼钉扣,一块块布料经过她们的巧手变成了御寒棉袄。
为了解决周边群众特别是留守妇女就业难题,打造就近就业增收平台,当地青年陆成积极响应县镇号召返乡创业,投资一百万元创办了蒙城县启源服装加工有限公司,吸引本村和周边的有缝纫技术的周边群众前来务工。
“我家以前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在精准扶贫的好政策下顺利脱贫,现在又有了就业途径,日子越过越好了,真心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正在缝纫机前作业的村民代素侠说。服装厂负责人介绍,厂里像代素侠这样的脱贫户有5人,厂里采取按件计资的办法,工人工资一元。
服装厂的创办为村民开辟了一条就业增收的新途径,拓宽了村民的增收渠道,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能。
“乡村要振兴,产业发展是重点,下一步村两委将利用好惠民好政策,引导更多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确保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蔡海村党总支书记时爱超说。(朱强丁梨记者李锦文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