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服装加工 >> 服装加工市场 >> 骄傲看纺织科技如何助力神舟十三号太空
4月16日10时许,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顺利出舱,结束“太空出差”,为中国航天迄今最长一次太空载人飞行画上一个圆满句号。
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二十一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第二次载人飞行任务。在这次任务背后,纺织人再次为中国航天事业贡献“纺织力量”。
睡袋、盖毯:航天员地面保暖装置
4月16日上午10时43分左右,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开始出舱。在三名航天员出舱后,工作人员都立即为他们穿上了航天员地面保暖装置。
据了解,这身蓝色的装备叫做航天员地面保暖装置,由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馆长、教授贺阳设计,兼具了展示国家形象的功能。
据贺阳介绍,“神十三”沿用了“神十一”的地面保暖装备。由于宇航员在轨驻留时间较久,落地后可能无法立即适应地球重力作用;且着陆地点的气候较寒冷,为保障航天员的身体健康,需要设计地面保暖装置。根据规定,地面保暖装置由睡袋与盖毯组成。睡袋会将穿着舱内宇航服的宇航员装入,盖毯则起到更加保暖、更多呵护的作用。为适应宇航员在扶手椅上自然弯曲的状态,睡袋被特意做成适形的弯曲样式;采用户外运动的专业面料,达到防风保暖效果。依据东风着陆场的现场气温,“神十三”航天员出舱后只使用了睡袋。
地面保暖装置中睡袋和盖毯的色彩以中国航天员中心标志的色彩为标准,从明度、色相及彩度三个方面,考虑与航天中心视觉形象统一,形成可识别的色彩体系。采用盛唐花卉纹样,按传统四方连续的方式进行组合,在秩序中寻求变化,近看具有丰富的细节与美感,远观形成富有节奏与韵律的背景,有助于烘托中国航天员的英姿。具有盛世气象、中国气派的花卉纹样,传达喜庆亲切的气氛,让花团锦簇围绕祖国的航天英雄。
贺阳也是是“神七”“神九”和“天宫二号”任务宇航员睡袋纹样和舱内工作服色彩的设计师。从“神舟七号”开始她就为舱内睡袋设计图案和纹样。贺阳表示,当时运用了“祥云飞天”的概念,睡袋上有各种云纹。当然,由于睡袋会留在轨道舱无法回收利用,因此每次的睡袋都需要重新制作。
玄武岩纤维布:空间站“金钟罩”
在航天员在轨驻留的天里,浙江石金玄武岩纤维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玄武岩纤维布一直在空间站,默默地守护着他们。
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空间碎片数量持续增加,严重威胁着航天器的安全运行。据悉,空间站的敌人其实就是太空垃圾形成的碎片和微流星体。目前已经被探测和编号的大型太空垃圾数量超过1.8万个,加上没有被探测的,整体数量高达上百亿,而这一切只能依靠空间站自己硬抗。年,俄罗斯联盟号飞船就宣称因为冷却管损坏,导致了空气泄漏事件。去年5月份,国际空间站长度18米的机械臂被一块小型太空垃圾碎片贯穿,幸好工作人员及时发现,并进行了后续的检查和维修,才避免了更严重的后果。
我国为了防止类似事件出现,在空间站的防御撞击防护结构材料上采用了玄武岩纤维布填充,使得空间站能够防护直径高达6.5毫米碎片的高速撞击。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空间站和浙江石金玄武岩纤维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玄武岩纤维布已应用于我国空间站,其作为空间碎片防护结构的关键材料,能有效破碎、熔化甚至气化弹丸,并降低弹丸的速度,使空间站抵御速度6.5km/s空间碎片撞击的能力提高了3倍以上,大幅提高了空间站在轨可靠性和安全性,超过国际空间站的防护设计指标。
“我们从年开始研发玄武岩纤维布,经过2万多次试验才成功,并超过了其他国家国际空间站的防护设计指标。”浙江石金玄武岩纤维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今年是我国载人航天30周年,30年来,中国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不断加速迈进,未来将迈向更深远的深空,需要突破的技术会越来越多。
圣泉酚醛空心微球:为神舟飞船“保驾护航”
自神舟八号开始,圣泉集团酚醛空心微球持续为神舟飞船“保驾护航”。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上也使用了圣泉集团酚醛空心微球。
据介绍,酚醛空心微球是一种内核为空气或其它气体、外层为酚醛树脂的具有特殊中空结构的新材料,具有粒径小、密度低等特点,可发挥耐烧蚀、保温隔热、吸收电磁波等作用。返回舱与大气摩擦会产生大量的热,能达到上千度高温,将酚醛空心微球应用到返回舱外层之后,可使返回舱内温度保持在安全范围内,为返回舱元器件正常工作、航天员安全保驾护航。该产品已经成功应用于神舟系列飞船返回舱、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助力我国航天事业。
圣泉集团作为合成树脂材料龙头企业,旗下拥有酚醛树脂领域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多年来始终致力于高端酚醛材料的研发,在高端电子树脂、耐火材料、磨具磨料、摩擦材料、浸渍材料等领域用酚醛树脂及酚醛复合材料的研发应用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目前圣泉酚醛树脂总体产能规模达到60万吨/年,位居全球首位。
探路者:13套装备物资
早在年,探路者就与中国航天在多个领域建立合作。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想要一款新型保暖睡毯,用于“神舟十一号”航天员落地出舱后保暖保障任务,就由探路者承接试制任务。年,探路者与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合作,开展航天户外服装及服装新材料研发。年,探路者与深圳市绿航星际太空科技研究院达成进一步协作,联合成立“航天户外服装联合研发中心”,开展包括航天户外服装研发、户外服装新材料研发、户外服装试验和测试技术研究等课题合作。
今年,探路者为“神十三”航天员们配备了包括舱内连体工作服、分体工作服、舱内休闲服、节日服等在内的共13套装备物资,以及航天员出舱后身披的保暖毯。相比起“神十二”,探路者还增加了按照航天员要求特殊设计的舱内服马甲,科技指数大幅升级。
区别于日常鞋服,太空工作服的功能属性更强、科技含量更高,惟有经历长期积淀才能形成强劲的技术成果。这是探路者人深以自豪的一点,堪得起助力航天强国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神十三”凯旋而归的两天前,4月14日,探路者也用属于自己的骄傲,携手中国航天·太空创想品牌,再度推出系列联名产品,将航天尖端科技融入产品之中,当之无愧定义航天科技下的国潮新玩法。
降落伞:保障航天员安全落地
降落伞是神舟飞船回收着陆分系统的关键产品,生产过程复杂,关键控制环节多,从加工、包装到装配均为手工操作。此次从天而降的“红白伞”则是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所神舟飞船回收着陆分系统研制团队制作而成。
“打开降落伞稳稳落地”是航天员“回家”的最后一道程序。在返回过程中,伞舱盖打开后,先拉出引导伞,再拉出减速伞。减速伞工作数秒以后会和返回舱分离,并拉出主伞,通过主伞,返回舱的落地速度会逐渐降低。
据了解,此次护航神舟十三号的主伞面积达平方米,由多块伞衣拼接而成,全部展开后可以覆盖3个篮球场,拉直长度近70米,能够横跨足球场,是世界上最大的环帆伞。
降落伞的加工是神舟飞船研制过程的关键一步。怎样在有限的空间里保证平方米主伞的所有尺寸精准到位是最让团队头疼的问题。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所降落伞研制中心组长杨霞主要负责神舟十三号降落伞工艺的编制,以及设计加工工艺流程、细化工序内容,制定生产阶段的产品质量保证控制措施,解决降落伞加工过程中的技术难题。据她介绍,在产品复查环节,该团队成员要从降落伞生产的全流程复查产品每一个零部件加工的一致性状态,要保证96根径向带加工后的线迹松紧度一致,确保每一根径向带长度一致,确保产品质量万无一失。
薄壁加筋截锥:
大型碳纤维复合材料助力神舟飞船
神舟载人飞船用的大尺寸、多开口推进分系统主承力薄壁加筋截锥,是我国载人航天史上首次使用的大型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也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复合材料结构件。中国建材总院所属哈玻院自年开始承担推进舱承力截锥和气瓶安装支架两个结构,产品为大尺寸、大开口、薄壁(最薄处1.2mm)截锥结构,具有重量轻、强度高、精度高、承载能力大等特点。一直以来,由哈玻院研制的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始终伴随着神舟载人飞船的每一次成功发射,经受住每一次考验,为我国航天事业贡献力量。
返回舱“防热衣”:蜂窝状的防热材料
在穿越大气层过程中,神舟十三号返回舱和大气层摩擦会产生两千多度的高温,足以融化地球上大部分的物质,因此神舟飞船返回舱必须准备“防热衣”——一种蜂窝状的防热材料,在返回过程中,需要通过燃烧这种防热材料来带走热量,从而保证航天员的安全。
据神舟十三号返回舱防热结构专项主任工程师梁馨介绍,此次为神舟研制的防热材料有多种,为了把材料的性能提到极致,要做大量的工作。蜂窝结构的材质在同样密度的情况下的强度最高,所以这次返回舱的防热大底选择了蜂窝这个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