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服装加工 >> 服装加工发展 >> 员工多达40000,横跨大半个中国这家
“时代中一颗灰尘,落到每个人身上都是一座山。”那么落在企业身上呢?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申洲集团董事长马建荣一连好几天合不上眼。
“我们公司4万多人,万一哪里出现纰漏,复不了工,怎么办?”
申洲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纵向一体化针织制造商,订单排到了年底,日产万件衣服。如果复不了工,订单完不成,申洲的信誉、客户的利益就会受损。员工如何有序返岗?返岗后如何防疫……马建荣要考虑的问题太多了。
公司复工,人是首要条件。
今年是申洲春运的第十年,1月21日起,公司安排了辆专车护送员工返乡过年,返乡地点包括四川、重庆、甘肃、山西、云南、山东等14个省市。
按原方案,春节假期结束,大巴车再将员工接回宁波。
“突如其来的疫情,始料未及,打乱了阵脚。”马建荣说。
春节以来,申洲连写了四封告员工书,都提到了等员工平平安安回家。
马建荣说:“申洲最大的资产是员工,申洲是员工的第二家乡,申洲员工都是‘一家人’。”
对多位湖北籍重点疫区的“家人”,公司承诺,在休息隔离期间,所有的工资、奖金和全勤奖,一分不少。
在安定员工情绪的同时,申洲还做出了暂停招聘新员工的决定。公司最先考虑的,是确保老员工安全工作。
“条件允许的老员工,我们想方设法接回来,不能返岗的员工,保证正常的工资奖金。”马建荣说,公司陆续安排了多辆大巴车接员工回家。
然而疫情之下,员工“回家”路漫漫,凭企业一己之力,困难重重。
16日上午,记者在申洲集团总部办公室看到,北仑区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张雷正焦急地打着“诸暨20辆大巴车出不去,要我们出一个函。”
半个小时后,函发送到了诸暨交通部门,20辆大巴车整装待发。
这些天,张雷成了申洲公司一名特殊的联络员。
为保障企业复工复产,北仑区交通运输局协助企业严把车辆技术关,为优化包车通行证网上申报流程,推行“即办制”,大幅缩短审核时间。
记者了解到,早在10日前,当地发改、经信部门提前对接企业协助排查审批,公安、交通、人社部门深度介入公司员工的输送对接审批,街道社区协助企业做好员工通行,卫健部门驻厂进行定点指导防疫工作。
2月10日,申洲集团复工,约有39%的工人返岗。16日,41.9%的工人返岗。
北仑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关键时候,能为企业解决难题,突破重点,从而撬动全局、打通关节,才是政府体现担当的时候。
疫情面前,企业压力和困难都较大,但员工的健康大于企业。
“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复工,两手都要硬,尤其,防疫是重中之重,”马建荣说,申洲不仅是全体员工避风的港湾,更是每位员工的家。
为确保返岗员工的健康,公司对所有厂区、食堂、宿舍实施一天二次的定期消毒,并在各出入口安装固定的体温测试仪,安排了余间隔离用房,并建立了“一人一档”登记制度,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员工能安全的防疫。
北仑公安分局在短短3天时间,将申洲近4万名员工的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甄选,哪些员工需要医学隔离?哪些只要在宿舍观察?公司掌握得一清二楚。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紧缺,药房、超市里口罩脱销。
作为宁波员工数量最多的企业,申洲同样面临着口罩短缺的困扰。
“全公司上下4万多名员工,每天的口罩需求量在6万个。”马建荣说。
一边是迫在眉睫的海外订单,一边是日渐稀缺的口罩。如何在复工与防疫之间找到平衡点,成为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于是,申洲复工先自建口罩生产线,目前每天能提供2万个口罩,待产线稳定后,每天的产量可以达6万个。马建荣透露,等从日本发货的2吨熔喷布到了,可以生产万个口罩,员工日常口罩需求就有了着落。
16日上午,记者在申洲集团总部的染色车间看到,一个个大型的银色圆柱体染色容器正发出轰轰的响声,员工程凯朋穿梭在其中,忙着投递物料。“我们车间已开足马力,24小时运转。”
“年轻的管理人员充实到一线去,通过管理人员转岗,我们的制造能力已经大大提升。”马建荣自信满满地说,虽然现在复工率还不到50%,但是,再过一个星期,有90%的员工可以返岗,届时,产能可以%恢复。
宁波是全国外贸十强城市之一,宁波年出口额达亿美元,占全国的三十分之一。申洲集团又是宁波市“外贸十强”之一,每24个小时,就有万件服装、吨面料从其生产线上下线。
“几十年来,凭借宁波人的开明、务实和诚信,外贸已成为宁波的一块金字招牌。”马建荣说,宁波外贸人最讲信誉,别人做不到的事,宁波企业一定可以做到。
疫情带来的困难是暂时的,想方设法渡过这个难关,保质保量将产品送到客户手上,这是宁波人的契约精神。
去年,宁波市宣布启动“”外贸双万亿行动,这为申洲以及宁波外贸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外部环境。
马建荣说:“疫情既是对宁波外贸的挑战,也是宁波外贸立品牌的最好时机。”
度过寒冬,就会迎来春天。
以上源自:东南商报
文字:徐文燕
编辑:雷军虎美编:周驰
申洲花万包辆大巴接员工复工
2月13日下午四点,一辆特殊的大巴车停靠在申洲国际的宿舍楼下。这辆载着20多名外地员工的大巴车,是首批抵达宁波的外地员工返岗包车。
“终于回来啦!一路上测了六七次体温,都很顺利,没有出现状况。”历经20多个小时的颠簸,来自甘肃的申洲员工赵伟红略显疲态,但口罩遮不住她的兴奋之情,一双眼睛笑得弯弯的。
她和堂姐赵飞兰各自带着满满一箱的行李,里面装满了来自家乡的祝福。在寝室楼下由工作人员协助登记身份证、测量体温后,她们便提着行李有说有笑地上了楼。
附宁波北仑区开工企业证明:
记者了解到,申洲国际已经连续十年包车接送员工回乡、复工。
今年,依据交通运输部印发的通知,要求疫情防控期间地方政府组织的返岗包车免收高速公路通行费并优先便捷通行,沿路高速公路经营管理单位要做好相关服务保障工作。
申洲国际积极响应号召,逐一了解员工需求,采取“点对点”运输的包车运输组织方式,集中组织外地员工返岗复工。
“由于疫情影响的高铁停运,今年选择坐包车回甬的员工数量有一万七千余名,与春节前返乡人数相比几乎多了一倍。在保证空车率的基础上,我们共派出了余辆大巴,从四川、甘肃、山西、云南、山东等14个省市迎接员工复工。”申洲集团工会主席李赛珍告诉记者。
路程时间较长,申洲安排专人对车辆进行通风、消毒和卫生清洁,并在每车配有体温计,途中每隔4小时安排一次测温,减少交叉感染风险。每辆大巴都按照额定载客人员的50%控制客座率,引导乘客间保持一定距离。
记者了解到,从正月初二开始,申洲就严密安排部署,不仅为员工准备了大量口罩,还配备了30台红外热成像仪,同时对厂区进行积极消杀,努力做到防疫和生产两不误。
申洲国际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建荣表示,复工的员工每个人上班都要戴口罩,并适当增加工位之间的距离。员工进入厂区要进行体温测试,一天测试三次,体温正常才能进入工厂。如果体温异常将及时与防疫部门联系作进一步检查或者隔离观察。同时,公司还为每个员工建立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4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