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加工

机械行业深度研究及2022年度投资策略聚

发布时间:2023/5/11 17:33:03   

(报告出品方/作者:长江证券,赵智勇、臧雄)

1从人口红利向工程师红利转变,高端制造是长期发展趋势

人口红利逐步消退,工程师红利持续显性化

自年左右以来,以国内人口结构中劳动人口比重开始转向下降为标志,支撑中国制造业三十年迅速发展的人口红利开始逐步消退。而与此同时,随着国内在高等教育持续耕耘,创新投入、中高端制造业人才迅速增加,工程师红利正逐步显现,产业技术自低端向中高端突破,以内生技术进步不断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当前,中国正经历从人口红利向工程师红利的转变,工程师红利将是中国迈向先进制造业的关键所在。

近年来,工程师红利持续显性化。从宏观角度看,表现为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制造业整体研发水平不断提升、技术积累不断丰富。

全国高等教育研究生和博士毕业人数分别达到66.25万人、6.62万人。研究生、博士生毕业人数逐年增加,为社会持续输出专业性人才,人才队伍持续扩容。

制造业企业RD投入增长明显,从凭借规模效应的粗放式竞争逐步向提升产业附加值的核心技术竞争过渡。根据国家统计局,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政府资金、企业资金RD经费开支总计已达4.81万亿。年长江分类工业板块研发支出合计已达亿元,占营收比例约2.6%,占比持续提升。

技术积累不断丰富,竞争优势初显。衡量一国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PET专利申请量来看,年中国PET专利申请量已达6.88万,占全球比例达25.02%。持续的研发投入转化为技术成果。

国家政策持续为工程师红利释放、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年科技部形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继续为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提供持续性的支撑和引领。在实业端,提供优厚的新兴产业孵化、扶持政策,促进工程师红利的进一步释放。

从制造业层面看,工程师红利具体表现国内企业逐步形成核心自主技术,产业链向高附加值部分延伸并在各个细分领域持续实现国产替代。在光伏、锂电、工业自动化等制造领域,国内已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行业龙头。

以工业机器人为例,国内企业率先在下游集成和机器人本体取得突破。在机器人本体领域,IFR统计数据显示,国内工业机器人销量已达到16.84万台,相较年1.50万台的销售水平提升明显。根据MIR,工业机器人国产化率持续提升,年内品牌销量约占17.5%,年已上升至29.2%。埃斯顿作为国内工业机器人本体业龙头,其全球市占率已提升至第八位。在系统集成领域,国内系统集成商借技术积累、本土服务及性价比优势,已在中低端工艺市场取得较大的市场份额。

除此之外,我们观察到类似的国产替代进程在工控自动化、激光器、高端数控机床、机床等先进制造业领域均有体现。广泛的进口替代反映的是制造业企业整体竞争力强,进一步说明逐步显性的工程师红利正推动国内制造业高端化转型。

专精特新本质上是细分领域工程师红利积累的体现

专精特新鼓励中小企业向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新颖化方向发展。年4月7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特别提出,支持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聚焦主业,增强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水平,走专精特新道路。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基础,在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等领域,培育一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今年以来,专精特新已被多次提及。

从专精特新培养梯次看,将引导中小企业从创新型中小企业,逐步发展成为省级专精新、专精特新“小巨人”,最终发展为专精特新“单项冠军”。至今,已有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分别于年5月、年11月和年7月公布,共有家企业入围。当前已有余家“专精特新”小巨人A上市企业,从一级行业看,主要分布在机械、化工、医药、电子行业。其中机械设备行业69家,占比超20%。总体来看,“专精特新”当前上市企业主要集中在中游制造领域。

我们认为,中小型企业对于大型企业发展的劣势在于后者具备先发优势,壁垒深筑,包括技术积累、客户资源、市场渠道、平台化战略等竞争优势。中小企业仅凭成熟化的通用技术实现市场开拓已日趋困难,这需要中小企业以行业化、专业化去弥补平台化的不足,通过在细分领域的技术突破,发掘细分领域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专精特新应承中小企业的发展逻辑。从本质上看,专精特新是细分领域工程师红利积累的体现:

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离不开优秀的人才团队和持续的研发投入与技术积累。

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条件对企业长期技术成果积累、专业化、精细化要求突出,要求深耕产业链某一环节。以第三批申报条件为例,要求1)企业长期专注于产业链某一环节或某一产品,能为大企业、大项目提供关键零部件、元器件和配套产品,或直接面向市场并具有竞争优势的自有品牌产品;2)主导产品聚焦制造业短板弱项;3)主导产品细分市场占有率在全国名列前茅或全省前3。

年1月财政部联合工信部发布《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提出,-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亿元以上奖补资金,引导地方完善扶持政策和公共服务体系。或进一步表明,专精特新战略将在国内较长时间延续,工程师红利接力人口红利,将成为我国制造业升级的长期动力。高端制造是长期发展趋势。

2周期波动影响资本开支整体趋势,前路不必悲观

行业复苏起于19Q4,目前中观数据阶段性转弱

制造业资本开支具有一定的周期属性。通用设备下游对应包括汽车、家电、电子、食品饮料等在内的几乎所有制造业,其景气度状况会随制造业资本开支波动。另一方面,基于大部分国产通用设备的进口替代在未来3-5年内仍将继续推进,以及产业升级推动的设备更迭,自动化行业又有其自身运行的周期性。以典型的机床产品为例,通过梳理较长时间序列的订单及产量数据,我们发现国内通用设备景气周期较为显著,一个完整周期约为3年半-4年。不同数据所反映的行业拐点不尽相同,时间偏离在6个月内。

本轮周期的起点源自19Q4。自动化市场从Q3开始走弱,从海外主要公司看,19Q4订单出现边际改善。发那科中国区订单自19Q4开始同比增速转正,安川中国变频、伺服等营收19Q4同比增速回暖明显。受疫情影响20Q1出现短暂的波动,至20Q2开始重启复苏周期。

目前从中观数据来看,制造业资本开支呈现阶段性转弱。1)工业机器人:产量自年3月以来同比维持增长趋势,连续20个月单月增速实现两位数增长,10月同比增长11%。2)金切机床:产量自年4月以来同比维持增长趋势,10月同比增长5%,或受限电、原材料涨价等影响。9月日本对华销售金切机床订单同比增长24.5%。3)叉车:叉车广泛应用于制造业工厂,销量增速自年4月以来快速回升,年12月-年8月单月销量增速均超过30%,年9月销量同比增长8%。4)减速机:9月减速机产量同比增长15%,1-9月减速机累计产量同比增长27.3%。

先进制造占比提升有望托底,传统制造景气底部震荡

本轮周期与以往不同的一个点在于,先进制造成为周期复苏的驱动。年初的疫情使各行业的生产都短暂的停滞,但不同行业疫情后恢复的进度和程度均不同。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行业,专用设备,食品,专用设备等行业利润率先修复至正增长且全年利润维持稳定增长的水平,电气机械利润的恢复程度也好于传统制造业(汽车等)。在融资及企业利润的双重推动下,第一阶段资本开支呈现先进制造领头的趋势。从工控下游需求来看,电子及半导体、锂电等先进制造行业需求疫情后快速修复且稳定增长,恢复快且弹性高。从产品端来看,低压变频器的应用偏重传统制造,伺服的应用偏重新兴行业,因此年伺服需求增速好于低压变频器。

展望明年,先进制造的景气程度或将继续维持高水平。从融资角度看,我们在已经发行完毕的和正在实施的项目,剔除掉因为各种原因停止的,按照最初预案发布日期进行统计(反映开支意愿)用于项目融资的数据,发现:1)年截至目前,制造业上市公司增发项目拟募集金额仍维持高水平;2)年拟项目融资超过年的细分行业中电子、电力设备新能源(包括光伏、锂电等)、化学品融资的绝对额相对较高,或将对设备的带动更大。

先进制造的托底作用近年逐步显现。从工控产品来看,先进制造(电池+工业机器人+物流+电子及半导体)占工控(OEM类型)的比例逐步提升,较年的16%提升至年前三季度的25%。高技术制造业比重逐年提升,年已提升至15.1%。

除了先进制造以外,传统制造也在筑底盘整。尤其是汽车,自动化率较高,但截至Q3设备的资本开支仍然维持同比较低的水平。未来随着汽车等行业的逐步改善,也有望带动制造业资本开支。

诸多不利因素影响边际减弱,驱动盈利改善

驱动制造业资本开支的关键因素包括盈利周期及信贷周期。1)从盈利周期来看,原材料价格边际下降有望带动设备投资。PPI反映供需关系,供给侧改革后,17年中后PPI开始下行,但资本开支(以金切机床为代表)持续景气至18年年中。

目前设备类主要原材料价格开始有所下降。1)钢材价格:钢材综合价格指数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从近期高点.09下降至11月19日的.84;2)铜材价格:铜材价格指数也开始下降,从近期高点.67下降至11月12日的.67。

2)信贷融资是资本开支的边际催化。由于周期的初始阶段盈利改善并不明显,流动性则显得至关重要。通过回溯历史周期,我们发现,一般情况下,融资(企业中长期贷款)会领先资本开支将近一年。年10月,社融同比转多增,政府债和信贷均有支撑。居民中长贷企稳,企业中长贷仍疲软,或主要系地产相关产业链融资偏紧。

往后展望,运费的改善及国际关系的缓和或对出口产生积极影响。年以来出口金额单月增速大多在20%以上,8-10月单月增速稳定在25%-30%之间。自10月以来,主要船型运费指数稳步下降,海运出口有望逐步向好。

自年中美贸易摩擦以来,美国先后对我国出口美国的商品进行了三轮关税加征,分别涵盖亿、亿(第一轮);亿(第二轮);0亿(第三轮)商品,前两轮税率为25%,第三轮税率为15%,后部分降至7.5%,部分暂停加征。

从对美出口金额来看,出口确实受到了关税的影响。年中国对美出口由于受到关税加征预期影响出现抢出口现象,因此年同比+6.6%,随后年大幅下降,同比-16.3%。年在部分商品享受关税豁免叠加疫情物资出口增加的共同影响,出口基本持平,同比-3.6%。年前8月出口有所恢复,同比+19.4%。

不同行业受到的影响程度不同,从主要行业来看,橡胶皮革、家具床上用品、以及电气机械及机械设备等影响相对较大。美国关税如若取消,将对以上行业的出口产生积极带动作用。

整体来看,未来制造业资本开支有先进制造托底,在原材料价格边际改善,运费下降以及国际贸易关系缓和的情况下,制造业资本开支仍有望呈现边际改善的趋势。

3投资策略一:双碳目标大背景下,优选景气确定性赛道

双碳目标之下,新能源行业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政策明确非化石能源占所有能源消费比例将持续上升及风电、光伏装机总量要求,为新能源行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长期前景广阔。

锂电设备:高增长延续,海外扩产有望起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446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