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加工

资源共享抱团取暖,上海市松江区民族联助推

发布时间:2023/7/24 16:28:43   
白癜风哪个医院好 https://m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_zx/

聂若楠向联谊会成员们介绍她的家乡菜胡志敏摄

8月9日,一群来自祖国各地的少数民族创业者在上海松江区民族联办公室里聚头,讨论着“松江区少数民族创业者联谊会”的换届工作。作为松江区民族联“一区一品”特色服务平台和少数民族创业工作的重要抓手,松江区少数民族创业者联谊会自年成立以来,在区民宗办的指导下不断发展壮大,很好地发挥了助推和服务松江少数民族创业者的作用。

这些创业者大多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来到上海的少数民族同胞,他们相互扶持、共谋发展,在区民宗办、民族联的指导和帮助下,打开了松江区少数民族创业的新局面。目前,松江区的少数民族企业已发展到40多家,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的加入,始终延续着松江少数民族同胞携手合作、勇于开拓的创业精神和公益正能量。

聚焦少数民族创业

搭建服务平台

年逾六旬的覃云辉是一名仫佬族同胞。身为松江区少数民族创业者联谊会的第一任会长,47岁才开始创业的她,是少数民族创业故事里的一个典型。以她为代表的一批少数民族创业者,激活了松江少数民族自主创业的“一池春水”。

年,覃云辉通过人才引进来到上海,进入位于松江的一家集团公司任工程师。他们生产出的吸水性超强的“超细复合纤维”毛巾,曾获得“上海市经委新产品一等奖”。5年后,47岁的她创办了上海志豪纺织服饰有限公司。

年,市妇联开展“上海市妇女创业最佳方案”评选活动。在区民宗办和区民族联的推荐下,覃云辉带着自己的创业计划参赛,最终获得了市妇联当年“十佳创业方案奖”。次年,市民族联在松江区召开“上海市少数民族妇女创业推进会”,使松江区少数民族妇女创业工作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松江区趁热打铁,积极组织开展“一区一品”少数民族妇女创业活动,为少数民族创业铺路搭桥。“当时区民族联成立了一个项目协调小组,积极走访有关部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现场指导,小昆山镇的小型服装加工厂、编制服务社也应运而生。”覃云辉说。

覃云辉还时常将自己的订单分给刚起步的工厂,帮他们渡过“开头难”。当时有一个从东北嫁过来的满族妇女,丈夫失业,家里有3个子女,全靠她一人的微薄收入艰难度日。在覃云辉的提议下,这名妇女把自家楼房一层腾出来,准备成立一个家庭纺织小作坊。

为解决设备和资金困难,覃云辉作为担保人,为这名妇女筹到了10台缝纫机。通过与村委会协调,免费为小作坊铺设了地砖,还通了电;区妇联还给这名妇女支助元用来购买熨斗等工具;作坊步入正轨后,覃云辉又帮她争取到了2万元的政府免息贷款。后来,这名妇女把三个子女都供上了大学,儿媳妇也娶进了门,如今是一个儿孙满堂的大家庭。

经过数年对少数民族创业工作的摸索实践,年,松江区的少数民族创业者数量明显增加,在区民宗办的支持下,区民族联成立了“松江区少数民族创业者联谊会”,为全区的少数民族有意愿创业的同胞搭建了一个相互支撑、共谋发展的服务平台。

资源共享抱团取暖

照亮逐梦之路

少数民族创业者联谊会不断发挥着辐射作用,吸纳了不少优秀的少数民族企业家的加入。民族企业之间相互走访、把脉问诊、交流经营发展理念。

“70后”朝鲜族青年洪英杰就是其中一员。年,他远离家乡,只身来到上海闯荡。一开始从事贸易,后来他抓住市场机遇,开始生产铝壳电阻器和波纹电阻器,于年成立了上海鹰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刚起步时,公司仅有10余人,资金紧缺。“当时我正寻找银行贷款,恰巧,联谊会一位成员正好在一家银行从事小企业贷款业务,解了燃眉之急。”

“原来我们的厂房是租的,在松江区民族联的协调下,我们建起了2万平方米的厂房,后来又进行了扩建,这一路走来,区民族联和联谊会的兄弟姐妹们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多年来,洪英杰在创业者联谊会这个大家庭里茁壮成长,将公司产品由单一的变频附件延伸至新能源行业,销售业绩从万元跃升至4亿元。如今,他接替了覃云辉,成为松江区少数民族创业者联谊会的第二届会长。

来自贵州的彝族同胞聂若楠,一直梦想在上海开一家贵州菜餐厅,传承发扬家乡的少数民族文化。但第一次创业的失败,让她的计划搁浅了。她做过酒店经理、打理过农庄,年重整旗鼓,打造了一家充满少数民族元素的贵州菜餐厅,凭借浓郁的民族特色和良好的口碑而受到欢迎。“联谊会为我们搭建了一个服务平台,让大家可以抱团发展,增强了创业者的自信心和凝聚力。”

至今,松江区少数民族创业者联谊会已走过10年。“联谊会有效集聚资源,积极发挥骨干作用,从企业相互走访、交流的‘1.0版’,到实现资源共用、成果共享的‘2.0版’,联谊会在帮助民族企业做大做强、促进少数民族企业自身发展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松江区民族联会长张然春说。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松江区的少数民族企业已发展到40多家,他们中有高科技企业、各类实体型企业,有贸易型企业、服务型企业,也有小型家庭作坊、编织服务社及各类“民非组织”。

接力公益回馈社会

不忘创业初心

引导企业家参与回馈社会的公益活动,是松江少数民族创业者联谊会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联谊会的少数民族企业吸纳了大批来自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同胞就业,少数民族企业家也常年投身在少数民族困难家庭的帮扶、少数民族未成年学生助学及社会服务活动之中。

年7月,松江区民族联得知云南省红河州屏边县苗族自治县的残疾人急需一批康复器材。经与区慈善基金会和洪英杰所在的公司协调,共筹集了8万余元用来购买康复器材。此外,覃云辉的公司也捐赠了价值1万余元的清洁用品。覃云辉记得,当时区民族联一行从红河州驱车赶往屏边苗族自治县,原本狭窄的道路因塌方而更加崎岖难行,30公里的路程足足花了6小时才抵达,当他们把康复器材送到当地的贫困残疾人手中时,觉得“这一路的辛苦都值了”。

“感恩之心,回馈社会”作为创业者联谊会的传统始终在延续。联谊会成员刘芳是一名音乐老师,他创立的“上海圣大乐器”,是松江区陶笛乐器的唯一考点。5年来,他免费为方松、广富林街道的社区老人教授陶笛课,并成立老年陶笛乐团,定期开展演出活动,丰富了这些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松江区政协常委、联谊会副会长许家东年创办了上海保诚律师事务所,多年来他积极免费为松江区少数民族同胞提供法律援助,给西部来沪少数民族拉面馆经营者上法律法规课,积极参与松江区“一校一律师”活动,目前他的律所是30多家学校、幼儿园法律顾问单位,为他们提供法律服务。

此外,联谊会为少数民族企业家及时解答政府的政策法规,帮助企业合法经营。据统计,松江区有多家少数民族同胞经营的拉面馆。为了促进拉面馆的合法经营,创业者联谊会主动把这些拉面馆的经营者纳入“管辖”之中。“我们会邀请优秀企业代表给这些拉面馆经营者上法制教育课,让他们意识到自己也是上海少数民族创业群体的一员,帮助他们合法经营,更好地融入城市的经济发展中。”

多年来,联谊会加强自身建设,制度日益规范,今年的换届选举工作已在筹备中,组织框架将更加完善。松江区民宗办副主任高长泰表示,未来,创业者联谊会要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强化合作谋求发展,加快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步伐,为松江创新创业和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534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