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服装加工 >> 服装加工发展 >> 中国工厂,快速找到新答案
复苏消费,最大的确定性
真没想到,多少人离成功,就差一个直播间。
一件裁剪得体、版式宽松的男式衬衫,打开电商能搜出几十页,能卖多火呢?
这个话题以“男子狂卖50万件遮肚腩衬衫”,登上了抖音热搜第一。
爆款衬衫背后的团队,叫做
衬衫老罗。这对大多数人是个陌生的名字,但老罗的账号在抖音成立一年多,便在去年大促期间,成为了平台的衬衫类目销售TOP1。如今,衬衫老罗通过抖音电商销售出超过万件服装。
到今年5月,老罗和江西赣县签约合作,计划投资2亿元,干什么呢?
建直播大厦,建智造服装工厂,做智能物流,带动当地家服装企业转型升级。
这不是什么破亿、千万级粉丝的超级头部大V,而是一个百万粉的平凡中年男人。
外国的企业专家来中国,看到瞬息万变的直播电商业态,恐怕想不到,生意还能这么做。
抖音电商曾公布过一个数据:
年截至10月,GMV破千万的创作者,超1.9万人;破百万的创作者超11万;
年8月31日至年8月30日,有万作者在抖音通过直播、短视频、橱窗、图文等丰富的形式带货,取得了收入。
年,可能是一个既卷到眼红,又万物复苏、充满机遇的特殊年份。
一方面,人们高喊着存量市场博弈、红利见顶。商家的获客成本,肉眼可见地高涨,大家为争夺流量而内卷。
另一方面,做生意的最小商业单位,缩小到一人一手机,因为供应链、全域营销、做内容的成本越来越低。只要踩准风口,谁都有可能成为下一批黑马。
这两天,中国前三季度经济数据出炉,超预期的5.2%增速,打脸了不少人。
有几个关键数据,明显在好转:
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39.82万亿元,同比增长5.5%;
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同比增长6.3%;
9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5.0%,连续2个月下降,就业形势好转;
1-9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1%,制造业投资增长6.2%。
这几个数据是相关的。
人们敢消费了,商家赚了钱,才敢投资扩张,增加就业岗位,打工人才能升职加薪。
为什么我们反复强调说:扩大内需、激发消费潜能、形成国内大市场,是当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正因为,经济的恢复向好,也是靠老百姓们的消费带动起来的。
所有行业中,餐饮住宿业的恢复最快,增速高达14.4%。
这与人们终于有出门,是直接相关的。
刚过去的中秋国庆,全国旅游出游达8.26亿人次,旅游收入达.3亿元。旅游业在逐步恢复,并超过年的水平。
各个地方也趁热打铁,打出地域营销的妙招:从年初的淄博烧烤,到贵州的村BA,再到石家庄的摇滚,都一时风头无两。
网络电商也延续了一贯的高增速。
前三季度,全国网上零售额亿元,同比增长11.6%。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突破9万亿,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6.4%。
其中最为亮眼的,无疑是直播电商。前三季度全国电商销售额达1.98万亿元,同比增长60.6%,远远跑赢整个消费和电商的大盘。
在疫情期间,各行各业加速线上化,在电商平台上找订单、做直播、卖货从而活下来,像短视频电商、直播电商、内容电商等新兴电商模式接连涌现。
其最核心的技术,还是超级匹配机制。
通过大数据分析,洞察消费者需求,匹配给中国制造供应链,促进生产、交易、定制的形成。
这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时代,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市场机制。
据机构预测,年直播电商的市场规模有望突破4.5万亿。
消费已是最大的确定性。
谁能解开消费的密码,无疑就跑在了前面。
中国工厂,快速找到新答案
在年就创业、开厂、当大老板的老罗不会想到,有一天自己会成为主播。
在十几年后,他要在抖音直播间里跳跃、蹲起、凹造型,吆喝展示身上的衬衫。
随着近两年环境的变化,在中国制造的完备供应链里,大量的工厂主都在重新思考未来的方向。
消费的复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的窘境。但是宏观的环境变暖和微观的企业命运之间,依然存在着“温差”。
生意但凡低迷一两个月,资金压力就能打消一切梦想雄心,让人只想喊娘。
“30岁的时候,我就年薪百万了。”老罗说。
老罗开的工厂专注做衬衫,给国内一线服装品牌代工贴牌。在疫情来临前,老罗从没想过自己的痛点不在生产,而在销路。
对传统制造业来说,需求不足、产能过剩、低门槛同质化,三个紧箍咒压力山大。
东黎羊绒是内蒙规模较大的羊绒制品企业,他们为上百家国际服装品牌代工,但是又有多少人听说过东黎的名字?
他们的董事长程旭东说,
中国的羊绒质量在世界上是最顶级的,如果一直做外贸加工,是没有多大发展空间的。每年的出货量、利润都受制于人。国内的人工渐渐涨价,很多低端的羊毛加工已经转移到了东南亚,甚至非洲。
随着订单和传统渠道的弱视,代工厂们的困境,就在这几句话里了。
直播电商的“短链效应”,将交易的路径缩短到“工厂-主播-消费者”。这让人人都能是带货主播,也让工厂自建品牌、直面消费者市场。
传统工厂的生产计划,用季度、月份计算;短视频电商的运营,用分钟、秒数测试。
两种是截然不同的操作方式。
但是,现代商业社会的竞争,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
比如说,衬衫老罗现在也追求“柔性制造”。他们的公司团队,包括名生产工人,40人的电商团队,和十几人的研发设计。
而东黎羊绒,也在做“小单快返”模式。
这两个模式,用最简单的话说就是:
设计师从积累的消费者数据里,预测可能流行的款式、颜色、搭配;
工厂小规模生产出样品,立刻放到电商和直播间里上架;
销量好的款式立刻追加,不好的就淘汰;
周而复始,成为一台永不停止的赚钱机器。
这听上去很容易,但对企业的设计能力、库存管理、数字化生产、全域营销、成本控制等能力,要求都很高。
需要的不一定是人多、钱多,而是对消费者的洞察足够精准,和强劲的生产供应链。
所以大公司不一定能高枕无忧。像服装、日化、美妆、食品等赛道,早已是过饱和的红海,但总是有新的消费品牌、爆款单品涌现。
你在抖音上见到的爆款,几乎都是如此测试出来,满足消费者需求的。
而从数据来看,能抓住消费者心理的,往往也不是大公司,而是小企业,他们把一个小众、专精的市场做深做透。
小工厂愿意接受小订单,组织方式也更灵活,产品更新迭代的速度反而超过了大的工厂。
以前是三班倒生产,机器24小时不能停;现在直播间已成为实体链路中的一环,一定程度上,承担起了销售的角色。
数字经济的吆喝声,与实体经济的轰鸣已经融为一体、不分彼此。消费者在屏幕上的每一次点击,都会转化为工厂的收入,打工人的饭碗。
农业直播,在希望的田野上
95后、00后或许不知道,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农民们付出了最多。
前三季度数据显示,第一产业同比增长4.0%,农业生产形势总体良好,全国粮食有望迎来丰收。
然而现实里,每年到了收获季,农民们却是又喜又忧。
怕什么呢?卖不出去。
收获了但卖不动,上万斤的菜果,就只能眼巴巴烂在地里;而城里的人,似乎也没享受到物美价廉的水果蔬菜。
要打破信息差,拓展农货销售渠道,甚至开启农业数字化转型,是一个难啃的硬骨头。
刚刚过去的丰收节上,抖音电商透露在过去一年里,平台共助销农特产47.3亿单,有万条卖农货的短视频,小时的农产品直播。
平均每天有1万个农特产包裹,通过抖音电商走进千家万户。
走出直播间外,抖音电商也不断深入产业,为农民解决更多实际问题。
比如,以往要推广新的农业知识,像是种子挑选、农机操作、滴灌技术,要靠地方组织人力物力,各个村挨家挨户去做工作、算经济账,到田里手把手示范。
短视频出现后,农民获取一手信息的渠道就变宽了。
在抖音上有像
李文娟农业科普一样,在农科院钻研几十年的老专家,从农业技术到老百姓的菜篮子,都能掰开揉碎讲给你听。也有
中海聊农业的王中海这样,一辈子与农业打交道的农民技师。王中海说,
短视频很适合做农技推广,应该怎么做,我在田里直接演示就很明白。我一段视频发出去,被推荐吸引来的大都是农民朋友,要耗费的成本很低,做好内容就行。
他们把农业知识、市场行情,第一时间推送给广大农户。
现在,各地县乡依然会组织培训老师,但讲课内容变成了普及手机使用、如何做电商、直播卖货。
村里写的标语,也从用化肥增产,变成电商带动农民富起来。
我长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7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