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楼服装厂解决了俺的大问题,家门口就能上班,每月收入一千多元,还不耽误照顾家里,真是太好了!”5月31日,蒙城县篱笆镇樊寨村侯楼服装加工厂里,忙着手头缝纫工作的脱贫户袁翠勤高兴地合不拢嘴。熟练掌握缝纫技术的袁翠勤曾在外地服装厂里干过几年。因为要照顾女儿和年迈多病的公婆,且要料理地里的庄稼,袁翠勤只得返乡,让她没想到的是,刚返乡就在家门口找到了一份称心的工作。袁翠勤所说的侯楼服装厂正是同村脱贫户侯效辉创办的。樊寨村党总支书记侯伟介绍,当年侯效辉一家因病致贫,如今已然是村里的脱贫励志模范户。走进侯效辉家庭服装厂的加工车间,电动缝纫机“哒哒哒”地响个不停,7名工人正在认真地缝合、剪线、换料,一派繁忙景象。“你看,左、右前片翻出拉链后的边沿处车明线,完成对拉链的固定,这样压出的门襟才好看、齐整。”此时,47岁的侯效辉正在和两名工人讨论压门襟的技术要领。侯效辉夫妇之前一直在江苏省常熟市的一家服装厂打工,日子过得也算有滋有味。不幸发生在年,侯效辉的妻子先患上了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不久侯效辉被确诊患上尘肺,庞大的治疗费用不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还让这个小家庭背上了一笔不小的债务。而后续的治疗费用和生活压力,让夫妻俩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年,侯效辉一家被精准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到了一系列的政策扶持。虽说家庭生活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可侯效辉觉得特别不好意思,他说,“年纪轻轻的,就靠着国家的政策过日子,面子上实在挂不住呀。”就在这时,侯效辉听说镇扶贫车间的服装可以带到自己家里进行加工。“我们两口子之前在外地就是做服装加工的,感觉是个机会,我当时就找到村干部说了想法,没想到他们非常支持。”侯效辉说。与扶贫车间负责人积极接洽后,镇村干部又帮助侯效辉引进了设备和原料,就这样,侯效辉夫妻在家里干起了服装加工的活。每天拿货、加工、送货,一天下来,两人可以收入七八十元,一段时间下来,夫妻俩算是掘得了返乡后的“第一桶金”。很快,侯效辉又有了自己开办家庭服装厂的念头。“我和妻子对服装加工厂的管理运营都比较熟悉,我当时就想何不在自己家里办个小型服装加工厂,这样不仅自己能稳定脱贫,还能给村里无法出去务工的人提供一个挣钱的门路。”侯效辉告诉记者,他的想法得到了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大力支持,随后通过朋友介绍,他和常熟一家服装加工厂达成合作,成为该厂的产品加工点。听说侯效辉开厂了,不少乡邻都来找活干。可是,这些人从没接触过电机,更不懂得缝制工艺。于是,侯效辉就手把手教他们如何穿针引线、如何控制缝纫速度、如何掌握缝制技巧,让他们一边熟悉缝制流程,一边提高缝制技术,同时还能获得相应的工资。很快,加工厂里就有了7名熟练工人,除去工人工资等支出外,侯效辉每月的收入超过了五千元。年,侯效辉顺利实现稳定脱贫。“党的政策太好了,镇村帮扶干部这几年给了我莫大的鼓励和支持,让我对生活又充满了信心。”侯效辉说,这两年服装加工厂生意越做越好,不但还清了外债,日子也越过越红火,今后他会更加努力带头干,带动更多的乡亲增收致富。(何子龙记者任雷文/图)本文来源:亳州晚报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yy/5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