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服装加工 >> 服装加工资源 >> 总部基地卫星工厂,济宁嘉祥县解决贫困人
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济宁市嘉祥县始终把培育壮大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突出产业扶贫的“造血”功能,探索出了一条“总部基地+卫星工厂”的产业脱贫路径,贫困户就地就近实现就业。
依托县级产业优势
建立劳动密集型“总部基地”
嘉祥县是中国鲁锦之乡、中国手套名城,是“国家纺织产业集群试点地区”,滑雪手套出口国内占有率为76.38%,居全国之首。嘉祥县有自营进出口权手套服装加工企业24家,中小型手套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多家,覆盖全县多个自然村。
年以来,嘉祥县利用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6余万元,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了劳动密集型产业总部基地(县手套产业园和科创园),发挥好企业总部在产品的研发设计、质检包装、仓储物流和财务结算等方面的功能,在镇村和社区建设卫星工厂,实现“管理标准、订单发放、原料配送、产品回收”四统一,把卫星工厂建到老百姓家门口,让老百姓“出家门、进厂门”,方便贫困人口就地就近就业。
目前,嘉祥县已发展卫星工厂个,带动稳定就业7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人均年增收元。山东建华中兴手套股份有限公司在县手套产业园设立总部,积极实践“总部基地+卫星工厂”模式,辐射带动51家卫星工厂,带动就业人,其中贫困人口人,人均每天收入50元,第一家在企业内部设立扶贫部,专人专岗做好贫困人口就业培训、关怀关爱。
立足镇村资源禀赋
筑巢引凤建设扶贫“卫星工厂”
近年来,嘉祥县立足镇级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利用扶贫资金,采取“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招标、统一建设”的模式,“筑巢引凤”,投资余万元,建设卫星工厂15个,解决包括贫困户在内的周边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多人。梁宝寺镇利用闲置校舍,吸引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打造4个卫星工厂,解决贫困人口就业74人,人均月收入可达元,户贫困户享受到了收益分红;纸坊镇积极建设7个“卫星工厂”,解决了周边46个村的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其中贫困人口76人。
制定“一村一策一方案”,推动村居和社区重点发展特三产业,形成了“村村有基地、户户有产业”的扶贫产业大格局。梁宝寺镇依托各村特色产业、村集体经济项目、手工业代加工点、小微企业组建扶贫驿站26处,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贫困群众70人,其中,陈庄村扶贫驿站依托芸志服饰加工厂为贫困群众提供工艺品加工、修剪衣服线头、钉装扣子等简单易学、方便操作的工作,吸纳贫困群众就业12人;北张村依托万兴工艺品纸花加工厂吸纳贫困群众就业41人;孟姑集镇依托“中国扫帚第一村”扫帚加工产业优势,建设“芝麻扶贫驿站”,吸引加工大户、加工散户扶持壮大扫帚加工产业,吸纳周边14个村33名贫困户就业。
打造产业集群模式
加强扶志扶技激活增收潜力
下步,嘉祥县以科创园“总部工厂”为龙头,联合大型服装、手套等企业,打造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努力解决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群的就业问题,稳固脱贫成效。提供技术培训。以村为单位召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人社部门和“总部工厂”提供技术培训,在村内的“卫星工厂”和扶贫车间就业。保障订单供应。由服装、手套产业协会协调各企业,为各村“卫星工厂”提供订单,保障产品收益。激活增收潜力。注重从心理上、思想上、精神上对贫困群众进行教育、帮扶,引导贫困户树立自我奋斗的决心,提高劳动技能,企业采用奖惩措施,调动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贫困户积极树立由打工者向带头人、小老板”转变的决心和斗志,提高自信心和致富能力。
嘉祥县依托服装手套、手工艺品等特色产业集群发展优势,通过财政资金建设“总部基地”,通过“卫星工厂”带动就业,实现了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效奠定了坚实基础。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通讯员李超记者李从伟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2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