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加工

阴宗杰粗布织出新世界

发布时间:2023/6/19 20:00:26   
确诊白癜风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631607.html

粗布织出新世界

——衡水田园棉被服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阴宗杰访谈录

杨万宁师磊

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经过20多年的发展,“田园棉”手织布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田园棉文化园”成为集生产、旅游为一体的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和河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不仅让企业越来越壮大,更让众多农户实现了增收。图为总经理阴宗杰(右一)正在农户织布基地查看生产情况。杨万宁师磊摄

吱呀呀,吱呀呀,那是奶奶的纺车声;哗啦啦,哗啦啦,那是母亲的机杼声……听到这些声音,眼前总是浮现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母亲坐在炕上彻夜纺线、坐在织布机上终日投梭的情景。如今,五彩缤纷、整洁细腻的机织布代替了手工土织布,机杼声亦渐行渐远。

没了纺车声,乡村里少了一份乐声;没了机杼声,老人们多了一份乡愁。有这种感觉的千千万万人中,衡水市冀州区的阴宗杰感受最深。

阴宗杰,衡水市政协委员、冀州区政协常委,中等身材,粗布衣衫,乍看上去,不像是一位精明强干的民营企业家,更像是一位久居乡野、体验田园的文人墨客,谈笑间透露着儒雅与从容,颇有儒商的风范。

带着对田园棉的浓厚兴趣,我们开始了与阴宗杰的对话。

采访人:手工老粗布纺织技艺的产业化,给人们营造了一个家的回归时代。是什么原因使您把创业的起点放到了老粗布上?

阴宗杰:我是农民的儿子,内心深处的乡土情结一直驱使着我不断地靠近这片生我养我的热土。在通讯行业摸爬滚打了十几年,有了一些资本的积累之后,用现代化的经营理念带动更多农民走上致富路,就成了我追求的目标和所有行动的驱动力。

年春节,我听见几个老大妈聊天:“现在的洋布穿着不舒服,真想年轻时候的粗布。”“现在的被里也不好,还是粗布被里贴身舒服。”一种文化只要有需求,就有了生命力,也就有了延续的基础。

当年3月份,我带着三个农业项目参加了央视《致富经》栏目举办的首届“致富经”经验交流会。会上,大家纷纷询问农业专家上什么项目好?一位专家说,上什么项目都要依托当地优势资源和市场需求。当时我想,冀州作为棉花大县,可谓资源丰富,而手织老粗布是一种濒临失传的传统技艺和文化,政府也在提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何不利用这些优势发展手工老粗布,延伸棉花产业链,让棉农及农户得到更多的利益呢?在专家教授的分析指导下,我最终选定了利用本地棉花资源发展手织粗布这一项目。

虽然经商多年,但开发老粗布这一新鲜事物,还是给我带来不小的压力和挑战。要织布,先要有织布机。农村已经几十年不织布了,老织布机多数坏了,有的部件散落在猪圈里或柴堆下。老大妈们听说我来找织布机重新发展手织粗布,一个个都想起年轻时的纺织光景,既新鲜又兴奋,有个老奶奶主动带着我去寻访,一天时间就拉回了一卡车旧织布机。

有了织布机,谁来织呢?通过走访,我请来冀州常宜子村的一位老太太。三四十年不织布,老太太手也生了,力也弱了,坐在织布机上织不动了。这情形更坚定了我挽救这一民间技艺的决心。

经过三天摸索,终于织出了粗布。老太太欣喜万分,我也万分欣喜。马上找来年轻人学徒,安装了10台织机,人们十来天就学会了,织平纹布的技艺起死回生了。后来,我把织布机搬到冀州兴华大街上“练摊”,织女们“咔咔”的投梭声吸引了很多人驻足观看,尤其是一些老年妇女。在我看来,这不仅是一种织造劳动,更是一种带有冀州印记的民俗乐章。

但冀州一带只流行织两匹综的,织四匹综和提花的则很少。要把手工织布的经典技艺发掘出来,必须继续下功夫。冀南是纺织之乡,南宫、魏县一带曾经有织四匹综和提花的手艺,于是,我托人到处打听。了解到远嫁南宫的表姐村就有会织四匹综的老人,我马上开车过去。到了一看,是位白发苍苍的老大娘,快七十岁了。

老大娘很热心,叫上了村里一位当年的纺织伙伴来到冀州。我给两位老人发工资,管吃住。对老人不要求工作量,只要在这儿传授就行。

两位老人摸索了几天也搞不成,掐着脑门回想当年的情形,突然想起这儿的织布机织四匹综还少个构件,要回去找,说找到后就自己坐公共汽车回来。过了几天,老太太打电话要我去接。在场的人听了一愣:说好了自己来,怎么还要接?是不是拿一把?我也纳闷,但转念一想:“老人岁数大了,应该去接。只要把这绝活复活,就应该去接。”接老人出村后,老人们说:“你要是不来接,我们就去不了了。”原来老人的孩子不让去,说这么大年纪了还出去打工,让孩子们脸上无光。如果来接,就有了理由,也封上了村里说闲话的人们的嘴。当时,我真的被两位老人对展示、传授织布技艺的精神感动了。

两匹综织成了,四匹综织成了,提花织成了,这一传统技艺终于复活了。为了将手工织粗布这一技艺产业化,年,我注册了冀州市田园棉被服有限责任公司(后因冀州撤市改区,经衡水市工商局批准,公司更名为衡水田园棉被服有限责任公司)。

采访人:冀州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您是怎样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用老粗布织出新世界的呢?

阴宗杰:历史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老粗布淳朴、古雅、细腻的艺术魅力,给人以远古艺术的美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思想观念和实践经验。但时代车轮在飞转,创新之花在绽放,人民群众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和多方面的特点。既让老粗布保持民族风、泥土味儿,又能在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中出精品、创名牌,不是一件容易事,需要我们以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辩证取舍、推陈出新。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吧。

正是秉持着一颗赤诚的初心,我们对每一种新产品的面市都经过了无数次的探索和实验。记得刚开始将粗布制成衣服的时候,我找来了50多名缝纫工,按样品要求试工后,只剩下5人;再把布拿回去自己做成衣,这5人里仅剩下1人。访遍了民间裁缝艺人,只有两个老裁缝能按我们的要求加工手工粗布服饰。

为了扩大生产,我们首先想到送到专业服装制造基地去做。送到容城,没能做出合格产品;送到做机织粗布的山东基地,加工费涨了两倍,仍没能按时做出来。原因在于,手工粗布经纬不匀,如果批量用机器剪裁,会出现各布片之间、兜布与前胸布片之间纹路不齐整的现象,没办法缝制,必须单片剪裁,就像过去母亲为儿女做衣服一样,要把全部心血倾注在每一件衣服上。

最终,还得回到老艺人身上,让老艺人带徒弟。为了鼓励老艺人守住手工裁缝布艺的技术,也鼓励年轻人学艺,我对织工、裁缝工实行职称制,每月按职称给予技艺津贴,一批自己的手工艺人队伍逐渐成长起来。

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多年来,我养成了一个职业习惯,见到时尚产品,心里马上就会琢磨:做成老粗布的会怎么样?近两年,我又琢磨着把粗布与国画联系起来,将国画点缀于粗布衣衫或者家居饰品上,或者直接为画家提供粗布画纸,拓展手织粗布的应用领域。目前,这个想法已经付诸生产了,产品很受欢迎。

做一种产品,就要做到极致。在这种理念的引领下,我们创造了田园棉“无浆织布法”。年,田园棉手织粗布被河北省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两年研究开发,手织粗布为里料、纯棉织锦为面料的双面料绿色床品也通过了河北省纺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中国家纺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检测,各项性能达标,这项技术在国内属首创并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绿色双面料床品”荣获年河北省科技成果奖。田园棉文化园也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

期间,我还研制了田园棉可水洗棉被系列,包括可水洗纯棉夏凉被、多功能抱枕被、儿童被、婴儿抱被等。它的特点不言而喻:一是纯棉制品,舒适健康;二是棉芯采用现代机器研磨技术,能水洗;三是采用传统人工引线缝合,不破坏棉纤维,手感好更耐用。产品非常受欢迎,尤其是新婚家纺、毛巾系列产品色牢度、缩水率、纤维断裂强度等指标都达到国家一级标准要求,让消费者既能买到漂亮称心的产品,又能获得舒服安心的使用感。

采访人:在这物欲横流的年代,不少民营企业都在追求“短、平、快”的来钱门路,而你却在“公司十农户”上下功夫,请问你的理想目标是什么?

阴宗杰:人活着必须有追求,没有追求就没有理想和目标。但人对物质的追求,不能只图个人安逸享受,而是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我做手织粗布的初衷,就是要把传统工艺的“撂荒地”变成“聚宝盆”,让更多的乡亲走上致富路。现在田园棉采用“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把生产车间延伸到了农村,以村为单位设立农户加工基地,统一纱线、统一产品规格、统一产品标准,把广大农村妇女变成合格的“织女”,让这一传统技艺得到广泛传承。

为积极响应党的政策,让更多的农民脱贫致富,田园棉公司在市、区妇联的指导下,成立了精准扶贫小组,由一名副总经理任组长,两名织布技工及一名质检员任成员,以周村和北漳淮两个乡镇为示范点,两个乡镇各确定十个建档立卡贫困户,由公司直接对接,进行精准扶贫。公司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统一培训,手把手教学,学会为止。此次扶贫行动,为零门槛、零风险,不收取织布机押金费用,而且可以把织布机搬到家里自行织布,然后再到公司交布、验货,发放加工费,加工户没有任何负担,不用承担任何风险。

田园棉手织布产业链长,加工农户较分散,因此质量管理是大问题。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企业要发展,最终还是要用过硬的产品说话。我们严格按照统一标准、统一工艺、统一程序、统一培训、统一考核、统一管理的“六统一”,通过培训,让员工和加工户充分认识到质量的重要性。我们每个车间醒目位置,都有一块阐述质量的宣传牌:“产品品质的好坏代表着企业品质的好坏,同时也代表着员工品质的好坏,一个对消费者没有责任感,对社会没有责任感的企业,最终会走向灭亡”。在质量检验方面,我们设有原材料进厂检验、布匹检验、成品检验三道检验关口,确保每一件出厂产品的质量不出问题。在销售终端,要求每位销售员熟悉产品质量体系,一旦发现产品质量问题,一定要解决在销售前。

现在,田园棉在全省已经有20个农户加工基地,多个加工农户,年产纯棉手织布产品40万件(套),并从单一的手织粗布生产,拓展出床品、服饰、家居用品等4大类、多个品种、多个花色的系列产品,年拉动地方经济收入增长多万元。

采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的宝库,保护和传承遗产资源,绝不是简单复古,而应持续性的活化和创造性的利用。您是怎样赋于老粗布的时代内涵和表现形式,激活其生命力的呢?

阴宗杰:田园棉公司成立十多年以来,一直以“弘扬传统文化,倡导健康生活”为己任,年投资万元建设了田园棉文化园。文化园集传统手工纺织展示、科技普及、旅游观光于一体,建筑是仿古形式,青砖灰瓦,飞檐翘壁,红灯高挂。园内设有民俗文化展览馆和民俗摄影基地,展览馆以纺织历史博物馆、农耕文化展览馆、民俗器具展览馆、家园文化馆、民俗摄影展览馆、旅游商品销售处、茶艺馆、手织粗布精品展览馆8个小项目,浓缩了传统的衣、食、住、行;民俗摄影基地可以让体验者穿着不同时代的服饰,感受各个时代的民俗风情。最有趣的是,你还可以通过手织老粗布生产车间那条距地面3米的连环观光通道,从明理堂(整经车间)穿过织女湾(织布车间)直达天宫阁(缝纫整理车间),俯视参观手织老粗布的整个生产过程,优哉游哉地体验田园生活。从年开始,我遍访民间艺人,举办“田园棉杯”民俗文化艺术节,给老技艺一个展示的舞台。可是把这些民间艺人组织起来,不是一件容易事,白天农民下地干活,我就晚上进村入户找;晴天下地干活,就利用下雨天。在黄家庄,找到一位锔碗的老人,让他去表演,老艺人高兴地答应了,可他没有了锔碗的工具金刚钻,这下可难住我了。经过四处打听寻找,最后从市民俗博物馆借来金刚钻,才使老人成行;在郜家屯,请一位60多岁的刨笤帚的老艺人去表演,老艺人怕耽误自己拾棉花的生计,犹豫不决,我跟他说,参加表演给费用,管饭,刨出多少笤帚,全部按市场价购买,老人这才放心地参加了展演。

年10月,我们在冀州绿地广场举办了第一届民俗文化节,剪纸、葫芦烙画、毛笔、刨笤帚、补锅、吹糖人、捏面人等40多项民间技艺各显神奇,吸引了周边成百上千的观众前来一饱眼福。为了保护传承这些民间技艺,在文化节期间我给每位艺人建了档案,对技艺表演照了像、录了像,方便今后开展保护工作。如今,田园棉民俗文化艺术节已经连续举办了五届。

同时,顺应时代需求,田园棉文化园还组建了农民自己的演出团,我给它起名“俺滴那个俗”。这个俗,是通俗易懂接地气的“俗”,更是传承冀州风俗文化的“俗”。

采访人:您创建田园棉公司,是源于央视《致富经》栏目。在“一带一路”的路线图中,你会怎样继续念好致富经?

阴宗杰:首先声明一点,我不是什么“致富明星”,只是一名普通创业者。前面我说过,我是年初在央视《致富经》的启发下创建了田园棉公司,富有戏剧性的是,时隔十年之后,我又作为“致富明星”走进了《致富经》。年11月21日晚,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播出了反映我的创业故事《从收废木头开始的财富》,专题报道了我依靠原生态手织粗布创业致富的故事。与此同时,央视证券资讯频道的一档商务励志访谈栏目《影响力对话》也邀请我做客,以《田园里的“纺织者”》为题,进行了采访,著名主持人阿丘身穿田园棉唐装主持了节目。

我是个爱学习的人,从年开始,我先后到北京服装艺术学院、河北科技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学习服装设计,还参加了国家文化部在南通大学举办的为期一个月的蓝布印花培训班,掌握了蓝布印花技术。但随着年龄的增大,无论从思想上理念上,还是从体力精力上,都感到有些力不从心,因此,我正逐渐从台前走向幕后,将公司交给女儿阴红霞来打理。我女儿大学学的是企业管理,毕业后又在其它大公司历练了三四年之久,有了一些实战经验;尔后,进入田园棉公司,从基层销售员做起,经过五年的锻炼成长,逐渐上升到管理层,熟悉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今年正好是而立之年。

前段时间,我与她有过一次郑重的谈话,希望她今后作为公司掌舵人能正确认识并做到三点:一是生命最珍贵,知识和健康是自己最大的财富,要活到老学到老;二是公司不是你个人的,从长远来讲它是社会的是人民的,作为公司掌舵人就一定要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公司消费者负责、对公司员工负责,违背了他们的利益,公司就会走向灭亡;三是弄懂家和万事兴,厚德载物,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企有作为等这些至理名言,在不断增强企业管理能力的同时,更要注重自身修养,增强自身人格魅力。

采访人:作为省级非遗传承人,您对田园棉公司未来发展有什么打算?

阴宗杰:手工艺产品是有生命、有温度、有情感的。随着工业化、智能化的飞速发展,传统手工技艺的从业者显得更加脆弱和渺小,但我们不能丢掉那些民族传统,更不能将延续了上千年的传统文化和手工技艺断送在我们手里。因此,我们有责任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手工技艺传承并发扬光大。田园棉公司将继续秉承“弘扬传统文化,倡导健康生活”的企业理念,依托田园棉文化园,创建“冀文化手工坊”、衡水冀文化手工协会、冀文化手工淘宝网站,用传统文化之光照亮企业发展之路,让更多的传统手工技艺得到传承与发展。(责任编辑:丹微)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499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