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服装加工 >> 服装加工优势 >> 脱贫微故事丨苗族大叔在家自办刺绣加工厂
在砚山县平远镇狮子山村,有这样一位苗族群众,为了将本民族的刺绣发扬光大,他在家自办了一个小型的刺绣加工厂,在村里闯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今天,我们就带大家认识这位用勤劳书写别样人生的苗族大叔——徐树德。
走进平远镇狮子山村口,一栋装修独特的乡村小别墅格外抢眼,别墅的主人就是徐树德。穿过徐家院子中心,打开一扇铁皮门,我们见到了这个当地群众口耳相传的徐家刺绣“工厂”。与其说是“工厂”,实则更像是小作坊。推开“工厂”房门,一阵阵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简陋的车间里,两名女工正在生产线上操作。徐树德介绍说,这几个月,受疫情的影响,绣花片的销量一落千丈,用工量也随之减少。
今年53岁的徐树德,是狮子山村地地道道的苗族,他说,多年来,能够为一家人创造财富的“机器”,正是眼前的这四台绣花机。这是他年,花32万元从广州引进,其中有两台还是二手的,别看机器外观陈旧,但工作起来,效率却不简单。各种颜色的机绣线一一穿进大型绣机的针头,操作员设定程序后按下按钮,几十组绣针迅速在布料上绣出整齐划一的、活灵活现的花朵。
每一个创业故事的背后,都凝聚着艰辛与不易。徐树德说,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改变家庭的贫困,他从小就跟着父母学做绣花片生意,一片小小的苗族刺绣花片,因工艺、花色、面料差异而价格不同。为了扩大市场销路,改变传统手工绣花的低效率,头脑灵活的徐树德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接触到了绣花机,看着绣花机高效的操作,配线色彩的丰富,让徐树德对绣花机“爱不释手”。就这样,徐树德通过多方筹资,于年成功从广州引进了四台绣花机,并将其放置在家中的耳房进行生产加工,产品主要销往文山、砚山、蒙自、海南等地。
平远镇新平社区狮子山村民徐树德:现在遇到的困难就是销路,难找销路,因为现在竞争力太强,单我们平远街就有5、6家做这样的(绣花片)。下一步,如果找得到销量,还想把规模扩大,有的时候客户多起来,打不出来给他们。
别看徐树德的绣花车间占地不足两百平米,但在工厂的管理中,分工十分明确,徐树德主要负责车间的技术管理,儿子儿媳负责产品的销售运营,徐树德妻子则负责后勤保障。为了改进生产工艺,增加绣花片的款式,每年徐树德都会自掏腰包外出考察学习,将外界先进的绣花工艺带到狮子山村。目前,在徐家小作坊里,已经能生产出数十种花色样式的绣花片,除了苗族的绣花片之外,壮族、彝族、土族等少数民族服饰的绣花片,他们也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量身定制批量生产。
平远镇新平社区狮子山村民徐树德:现在国家发达了,穿着上面基本是穿其他民族的服装,但是我感觉我们苗族的特色不能丢掉,还是要继续给它发扬下去,还有机器打出来的花式,不单单是我们苗族的,还有壮族,各种民族的都可以生产出来。
不去尝试就永远不会成功。在自主创业的路上,徐树德用勤劳的双手,敢为人先的胆识,改变了家庭的面貌,创造属于自己的财富。农村很大,足以装下我们的梦想,相信一个人的努力,是会感染身边的人,这位苗族大叔的创业故事,是否让你心有所向,燃起斗志呢?
砚山站:黄龙菊、班正菊(实习)
编辑:关韦伟牟星
制作:黄荷冯明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