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服装加工 >> 服装加工优势 >> 节约集约在行动厂房长高,向空间要效益
节约集约是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必然要求,特别是在缓解土地资源供需矛盾、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特开设“节约集约在行动”专栏,持续推广各地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的典型技术、模式和经验。日前,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发布了《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推荐目录(第三批)》,包括工业厂房节地技术、基础设施建设节地技术、新能源环保产业节地技术、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开发模式、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模式、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节约挖潜模式6种类型,共23个典型案例。其中,工业厂房节地技术收录了“服装加工企业建设高层工业厂房节地技术”“肉食养殖产业立体养殖、综合体节地技术”“开发区建设多层标准厂房节地技术”3个案例。
用地布局集约生产流程高效——服装加工企业建设高层工业厂房节地技术
项目亮点:童泰综合大楼项目建设高层工业厂房,将服装加工的生产流程从传统的平面布局转变为立体布局,实现了节约集约用地。
节地效果:项目占地40亩,总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其中厂房建设面积24万平方米),节地近90%。
适用范围:大型服装加工制造类项目。
童泰婴幼儿服饰有限公司位于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该企业于年建造了童泰综合大楼,通过建设高层工业厂房,将服装加工的生产流程从传统的平面布局转变为立体布局,实现了节约集约用地。项目占地面积40亩,总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其中厂房建设面积24万平方米,地下1层、地上12层。如果按照普通工业厂房建设,项目将占地近亩,而采取高层工业厂房的方式,项目节地近90%。项目设计和建设高层工业厂房,形成多功能立体布局的经验,适用于大型服装加工制造类项目。
童泰综合大楼1层到9层全部为生产车间。其中,1层为裁剪车间,24台铺布机将布匹自动码齐。与铺布机对应的是12台自动排版裁剪机,每台每小时可以裁剪两千件衣服。2层至3层为辅料库。4层至8层为成衣车间,约0名员工在这里缝制童装。9层为设计部、产品展厅和超级工厂店,实现了与生产、仓储无缝对接。此外,地下1层为停车场,10层至12层为商务办公和行政服务区域,汇集了生产加工、原材料存贮、设计、排版、产品展销、会议和办公等功能。为了方便员工上下班,综合大楼内有从1楼直达4楼的扶梯,各楼层均以扶梯联通。
在建设高层工业厂房的过程中,该项目秉承“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在综合大楼内,高达37米的植物绿墙不仅可以作为室内景观,还有利于上下楼层之间的空气流通及空气质量改善。4层至8层设置了水池中庭,形成了一个采光通风的空间,能作为员工休憩的场所。10层的屋面花园、12层的草地,有效提高了大楼绿地覆盖率,在减少热岛效应的同时为本地鸟类保留了一片栖息地。
童泰多层工业厂房内部
多层养殖实现土地要素集聚——肉食养殖产业立体养殖、综合体节地技术
项目亮点:牧原实业集团“生猪肉食产业综合体”项目采用立体养殖模式,集中紧凑布局设施农用地、工业用地、商服用地,发挥了生产要素集聚的规模效益,提高了整体节约集约用地水平。节地效果:与传统的平铺养殖模式相比,该项目采用楼房式立体养殖模式,节地约47%。配套设施中,智能供料中心节地84%,现代化屠宰场节地68%,环保区域节地90%。适用范围:生猪养殖项目。牧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积极响应国家鼓励建设多层养殖设施的政策,在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建造了聚落式生猪肉食产业综合体。该项目采用楼房式立体养殖模式,集生猪养殖、水处理、饲料加工设施农用地和屠宰厂、肉食品加工建设用地于一体,促进了节约集约用地。与传统的平铺养殖模式相比,该项目节地约47%。同时,项目科学布局上下游生产线及配套设施,集中紧凑布局设施农用地、工业用地和商服用地,发挥了生产要素集聚的规模效益。生猪肉食产业综合体项目规划用地余亩,规划用途分为设施农用地(养殖用地)、工业用地(食品加工)和商服用地(办公及商业区)。其中,设施农用地亩,工业用地亩,商业用地48亩。项目建设了21栋楼房式猪舍,设置了1个智能供料区,还建造了有机肥厂、污水处理厂和无害化处理厂。项目设计每天调入原粮2吨,调出生猪头,带动了物流运输、食品加工等上下游产业链共同发展。生猪肉食产业综合体从原粮种植、饲料加工、生猪养殖、环保治理、屠宰分割到食品加工实现了上下游产业密切互联、高度集中,实现了肉食生产全程“可知、可控、可追溯”。生猪肉食产业综合体项目采用先进技术工艺,优化生产空间,节地效果非常明显。该项目养殖区域占地余亩。同等出栏量级的平铺猪舍需占地亩,节约占地面积约47%。配套设施方面,智能供料中心占地26亩,实现饲料加工和饲喂一体化,较传统饲料厂节约土地84%;现代化屠宰场占地约64亩,进行屠宰肉食加工,较传统屠宰场节约土地68%;环保区域占地95亩,采用先进工艺,设置了无害化、污水处理区域,较传统环保区域节约土地90%。
楼房式立体养殖厂房
由平面开发走向立体整合——经济开发区建设多层标准厂房节地技术项目亮点:湖南省安化经济开发区加强园区规划和设计,建设了40余万平方米的多层框架标准厂房,推进土地资源立体化利用。中小企业搬进设备即可实现生产经营,降低了企业用地成本。节地效果:安化经济开发区鼓励企业建设多层标准厂房,通过提高容积率向空间要效益,园区所有新建多层厂房容积率不低于1.6,较之前入园项目0.8的容积率有明显提升。适用范围:经济开发区。安化经济开发区位于湖南省安化县,年被确立为省级经济开发区,总面积.8亩。为了解决黑茶加工、中医药等产业快速发展用地需求,开发区加强园区规划和设计,积极推进多层框架标准厂房建设,推进土地资源立体化利用。过去,安化经济开发区入园项目普遍采用单独供地模式,多建设低层钢结构厂房,容积率普遍在0.8左右,土地节约集约程度不高。如今,开发区引导企业建设多层框架标准厂房,通过提高容积率向空间要效益,园区所有新建多层厂房容积率不低于1.6。标准厂房全部按照三层或四层建设,中小企业搬进设备即可实现生产经营,降低企业用地成本,提高了企业生产性资金投入,提高了用地效率。同时,开发区还推行“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的供地方式,提供与企业生命周期相匹配的供地方案,减少土地闲置风险,降低企业用地成本。截至目前,该开发区已弹性出让工业用地14万平方米。截至年底,安化经济开发区共建成多层标准厂房46.69万平方米,已使用面积41.23万平方米,园区工业用地投资强度达到.78万元/亩,产出强度达到.61万元/亩,开发区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明显提高。这种推进土地资源利用由平面开发走向立体整合,整体提升用地效益的经验可供各类经济开发区借鉴。安化经开区多层标准厂房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