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加工

挺过倒闭危机,一年融资三轮,这才是创业团

发布时间:2023/1/3 9:28:18   

年轻的MatchU码尚目前已是AI服装定制领域的领军者之一,不到两年的时间完成2亿元融资,势头凶猛。抛开融资、营收等硬指标不提,钱宝祥最令人羡慕的一点也许是,从他决定创业的第一天起,就有斜对门宿舍的兄弟相伴,此后又陆续聚拢了数位气味相投的联合创始人,历经风浪考验,形成了一个十分硬核的核心管理团队。

创业维艰。硅谷知名投资人本·霍洛维茨说,每家公司都会经历2~5次“WFIO时刻”(we’re不可描述ed,it’sover)。在生死攸关、五内俱焚的时候,有信念坚定的伙伴在身边,也许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之一。

钱宝祥,MatchU码尚创始人兼CEO

参加君

紧邻上海地标豫园的新上海城市广场,是MatchU码尚的总部所在地。巧合的是,老牌服装企业波司登曾经的注册地在同一栋楼的25层。

就像一条暗伏的线,对传统服装制造业而言,年轻的MatchU码尚既是革新者,也是传承者。投资MatchU码尚的机构背后不少LP是老牌服装企业的老板,他们希望借助新力量找到行业未来的方向;因母亲开过服装厂,钱宝祥见过按厘拿工钱的工人有多辛苦,如今为MatchU码尚生产的工人每月能多拿多钱工资,他感到无比开心;MatchU码尚的办公区,有一种互联网公司与古老裁缝铺的混搭感,IT部门旁不远就是挂放或堆叠的样衣,还有小伙伴在拿着图纸研究模特身上的样衣……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MatchU码尚的模式,即利用AI技术实现远程量体和C2M(CustomertoManufactory)服装定制,目前主打衬衫、裤子等男装品类。

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无论是改造上游工厂、打造柔性供应链,还是优化AI算法提高量体精确度,包括前端的获客与维护,每个环节都有很深的水和踩不完的坑。

用钱宝祥的话说,做定制很苦。MatchU码尚做的是全链条,不可控因素极多,尤其与常规制造相比,动态定制要求对用户提交的需求即时响应,链条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无法保证最终的用户体验。近些年死掉的诸多定制项目从侧面证明了这一点。

也正因如此,一个没有“老司机”、阵容称不上豪华的学生创业团队能走到今天,才显得尤为不容易。

校园集结号

MatchU码尚核心创始团队

钱宝祥的创业生涯从上海交大校园开始。他原本是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的硕博连读,但创业的魅力加上性格使然,让他决定改变预设的人生轨迹,研二时便撺掇宿舍斜对门的同级哥们刘祥一起,开始了疯狂的创业试验。

那是年。躁动的年轻人开始聚集。

当时,刚刚上海交大本科毕业、天真地以为即将入职的银行将是无聊的朝九晚五的蔚馨,开始琢磨找一份兼职。她先后被交大同去网上两份激情飞扬的合伙人招募启事打动,第一个项目阴差阳错没能接上头,第二个项目双方见面,一聊之下发现,两份启事背后竟然都是钱宝祥他们。缘分如此,大家当即决定在一起。

除了钱宝祥、刘祥、蔚馨之外,~年随着另外两位核心成员的加入,核心创始团队集结完毕。

创业初期,团队养活不了任何人,很长一段时间每人每月只拿块工资。起步期的艰苦在创业团队中十分常见,但像他们一样,从每月块走到过亿元B轮融资,核心创始成员仍然保持稳定的创业团队,就不多了。

不安分、执行力强、学习能力强、对挫折容忍度高是几个人的共同点,这给了团队冲劲、韧性以及共同的价值观,而个性特点、擅长领域等方面的互补又让他们可以自然地相容共存。

CEO钱宝祥是整支团队的核心,个性温和但信念坚定,人称“祥叔”,主要负责找人、找钱、找方向;COO刘祥,绰号“祥妈”,细腻非常,情商极高,很会照顾人的情绪,所有人有问题都喜欢找他沟通;CPO蔚馨是几位中唯一的女性,辩论队二三辩出身的她直接、火爆,主要负责产品;合伙人孙新国资历最深但姿态最低,热爱新东西,能力综合。

从另一面来说,校园创业团队的短板也同样明显,经验甚至是创业常识的欠缺是主要问题,尤其是早期。钱宝祥甚至用“啥也不懂”来描述当时团队的状态。

幸运的是,他们凭着旺盛的好奇心和精力,通过无数次试错,击中了一个市场空白点——在线量体制衣。

飞轮转动

年3月,一个简单的H5推广页面为他们带来了第一次反响强烈的市场反馈。吸引到的用户不少是身材不标准、购衣困难的“特体”,有人主动留言要定制衬衫,还有用户带着自己的朋友找到交大闵行零号湾,上门求服务。加上抓住了小程序、今日头条的流量红利,MatchU码尚的订单量有了自然增长。

但一切只是开始。由于算法不成熟和供应链不完善,刚刚上线时MatchU码尚的售后率很高,焦头烂额的客服团队挨个给反馈用户打电话,修改衣服的同时收集数据、修正模型。

在钱宝祥和蔚馨看来,MatchU码尚真正走上正轨,早期的合作伙伴也至为关键,尤其是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稳定性的上游供应商。

最开始,他们找的是裁缝夫妻店、小作坊,但无法保证工艺稳定,后来他们决定直接找国内顶尖的工厂合作。这并不容易。对大厂而言他们初期的订单可谓少得可怜,而且由于衬衫的制作涉及多道工艺,考虑到设备、环境等因素,原本就少的订单还要分散到不同工厂。

“我们遇到了几个眼光非常好的供应商。”蔚馨说。她记得,年10月,MatchU码尚在山东鲁泰集团的面料采购量每月只有几百米到一千米。这种采购量对于鲁泰这种规模的企业来说,简直可以忽略不计。但他们坚持拿着用户反馈去跟鲁泰谈,最终用诚意和模式打动了对方。后来,鲁泰不仅在面料和加工上给了非常优惠的价格,甚至让厂长、设计和面料采购成立专门小组对接MatchU码尚的订单。“如果是一个比较传统的服装公司,下单量可能要到10万米,才有这样的待遇。”

靠运气和努力越过数不清的障碍之后,年MatchU码尚迎来了快速增长。年1月,月订单量从年1月的件提高到件;年10月,月订单量突破15万件;年底,MatchU码尚完成过亿元B轮融资,全年营收接近2亿元,员工多人……飞轮开始缓缓转动。

从1到N

时至今日,三岁多的MatchU码尚已经走过了从0到1的路程,接下来要面临从单兵突破到全线应战的转变。组织能力的锤锻和强有力文化的打造成为重点。

最近,MatchU码尚正在尝试进行组织架构的改造,支撑部门平台化、业务部门项目化,向大中台、小前台的方向进化,以增强后台支撑、提高业务效率。“所谓组织架构本质上就是人、钱、事的结合,能让一个人用尽可能少的资源去干尽可能多的事,组织架构就是好的,反之就是不好的……本质上,创业就是要用更少的资源、更短的时间解决问题。”钱宝祥说。

随着组织规模的增长,文化的塑造也变得更加重要。钱宝祥团队对组织文化问题的意识萌发并不算晚。因为迄今为止,他们经历的最大一次危机就源于此。

当时是年年中,业务方向刚被验证,订单量开始增长,对组织的纪律性和管理的专业度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由于是校园创业,MatchU码尚的早期团队以在校生、应届生为主,没受过正式公司的流程训练,氛围松散自由,一些成员一时无法适应改变,冲突由此产生。这次危机给公司带来的打击是毁灭性的。业务团队一共9人,一下走掉8个。

尽管过后否极泰来,团队重建后在一年内完成了三轮融资,但自此钱宝祥对团队成员的价值观变得特别在意,他会仔细考察重要岗位的成员是否真的有创业精神。第一个专职HR刚刚走马上任,他们就专门组织了企业文化的讨论。现在他们提炼出了一句话:更好的自己,更好的世界。

“这一句话就把我们的文化讲完了,对的人自然能理解。比如,如果你停留在自己的舒适区,让你学一个新东西你抗拒,就不是‘更好的自己’了;如果你做一件事不是从用户角度出发,就不是‘更好的世界’了。”

眼下,在市场需求与技术成熟的双重驱动下,进入在线服装定制领域的创业公司越来越多。时间带来的数据积累和供应链优势成为MatchU码尚的重要壁垒。但他们并不把从事定制服务的同行作为自己的竞争对手。

“我们要做的是,服务好自己的人群,培养用户慢慢从买标准尺码的成衣转向习惯买定制产品;同时推进整个服装供应链,从只能做低价值的大货慢慢转成做高附加值的定制。这才是我们这些定制行业的从业者应该做的事情。”蔚馨说。

以下为钱宝祥采访实录节选

“这个事能做成,我妈也蛮高兴的”

对你来说,创业的动力源自哪里?

对很多创业的人来说,他们的性格里就会有创业的基因。比如他在自我实现方面一定是不容易满足的,一旦停留在舒适区他就会不爽。有时候我会想,很多非常成功的人士还在天天忙,图啥呢?后来我想,其实这些人本质上有一些特质是一致的。比如,对世界充满好奇、充满探索欲,一个人不可能穷尽世界的所有知识,一旦发现未知领域就会兴奋,一个东西没有把握也想去试一下,等等。我一直很羡慕做生意的人,很早心里就有创业的种子,在交大的时候发现时机成熟了,就去做了。

你的母亲之前开过服装厂,这段经历对你选择行业或者创业有影响吗?

有影响。我觉得中国人太苦了。我妈5年到9年开过服装厂,那时候服装制造业的工人踩着缝纫机做一个工序,是按厘去算工钱的。那真是微笑曲线的最低端,可能要做几十上百道工序才能挣一块钱。我一直觉得中国人挺苦的,有现在这样的成就不容易,也是应该的。说到这个我就觉得任正非好提气,真的是偶像般的存在。

MatchU码尚在做的事情对工人们的处境有怎样的影响?

我们现在是全链条,设计、加工、品牌都在我们这儿。我们相当于将价值做了重新分配,用户花同样或者更少的钱买一件衣服,我们分给工厂的钱更多,我们的工人比成衣制造产业的工人每个月多多块钱工资,我们很开心。如果你不去做件事,工人就没有机会做这些更有技术含量的工作,相当于我们在通过这件事影响更多的人,背后有很多家庭为此受益,我们觉得这一点很重要。做这件事我一直是有一点情怀的,这个事能做成,我妈也蛮高兴的。

“很多人不愿做实业,我们做得也很苦”

你们合作的工厂基本都是鲁泰、溢达这类知名纺织企业,当初是如何达成合作的?合作的模式是怎样的?

我们给技术,工厂按照我们的要求做一些流水线的改造,因为成衣和定制不一样。我们合作的工厂都是行业里面最好的工厂,都不缺单子,反而是缺单子的工厂未必能做得好,因为做我们的东西投入很大,不一定能赚很多钱。中国真的有一批人希望把这个行业做好,比如我也特别感谢上海一个工厂的老板,地产无数,身价很高,但他愿意跟我们合作,他觉得自己做了一辈子服装,希望这个行业能有一些新的改变,希望能给行业里的工人们一个更好的归宿。这令人肃然起敬。鲁泰这些大企业愿意跟我们合作,也是因为它们认同我们做的事情符合大的趋势,如果它们不认可这个方向,怎么谈都不会有用。我们的运气很好,要是早两年,可能根本没有工厂搭理你。另外,我们确实也用自己的诚意打动了他们。我们去过鲁泰好多次,次次把自己喝趴下,直到有一次我们战胜了他们,他们就说我们不喝酒了,这成了双方团队内部一个好玩的梗。他们会感觉我们真的想把这件事做成,因此选择了支持。我们真的非常感谢那些合作伙伴们。

你认为是什么使传统服装行业的人没有发现或者抓住AI定制服装的这个机会?

我认为他们不是看不到机会,而是存在路径依赖。很多行业都是被跨界的公司做起来的,原行业的人首先不太会去往新的方向去想,比如做衣服怎么能不量尺寸呢?另外,他即便往这个方向去想了,也不知道该怎么去做,没有实现路径,因为他们不是互联网基因。一个干了一辈子服装的人,如果在四五十岁、五六十岁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新的技术,他可能真的会很感兴趣,但未必做得来。如果是我,我更有可能选择做投资,给年轻人钱让他们去实现。事实上,投资我们的机构背后就有很多LP都来自服装行业,并且他们对我们十分关照,就像一种前后辈的传承。

像你们一样在服装制造领域创业的年轻团队似乎不多?

很少。很多人不愿意做实业,我们做得也很苦。比如会碰到各种突发情况。前两天就有一个工厂老板给我打电话说,工厂有一台设备坏了,可能要逾期。我们的链条很长,不可控因素很多,要随时解决问题、保持链条平稳是很难的。尤其是动态和静态的难度是不一样的,比如我给工厂一个定好期限的订单,中间有突发情况,他内部是能够消化、调节的。但MatchU码尚跟消费者的交付是实时的,他今天下一个订单,必须7天之后交给他,一旦出现情况就可能会造成风险。定制不好干、干得苦的原因就在这里。

“文化是一个筛选器,没有对错”

你如何看待MatchU码尚核心创始团队创立以来的成长?

团队成长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我们的团队非常年轻,最早的几位联合创始人都是交大在校或应届的学生,在前进的过程中面临一次又一次自我突破的痛苦,因为啥也不懂。刚开始我们连公司注册都不懂,都没做过,要学的东西太多了。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一些合作伙伴离开,也有一些新的人进来,也有很多意见不合甚至争执,都很正常。最近看书时有一个比较深的感触,什么样的人能成为合伙人?合伙人其实并不是说能力真有多么强,我们刚开始创业的伙伴往往都是从自己身边找的、跟自己能力差不多的人,只有在价值观上跟你一致、公司遇到困难的时候能跟你扛到最后的人,才叫合伙人。包括我自己在内,码尚的几个联合创始人都有非常明显的缺点,但是我们几个人有一个共同点是,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挫折都不会放弃。过往的历史上我们好几次面临倒闭,但大家都很乐观。

这样一支拥有强大凝聚力的核心领导团队是如何形成的?

首先要靠缘分。聊得来还蛮重要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有时候可能你说不上来为什么,但你就会觉得某个人是可信赖的。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走到最后,中间肯定会经历一些风浪,真正考验团队的时候,就是把你打击得快死了甚至已经死过一次的时候。之前听一个深圳的创业者说,他有十几个合伙人跟他一起创业,中间失败过好几次但一直没有离开。我觉得这样的团队是很可怕的。

作为核心创始团队中的“老大”,有没有想过另外合伙人为什么愿意一路跟随你?

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信任吧。你一定得是那个最最最后一个退的人,大家都走完了,就剩你一个人了,才算结束。做老大其实对人的心理素质考验很大,创业的路上你可能真的有次想放弃,但睡一觉起来又接着熬下去。另外,他们要相信你不会侵害他们的利益,觉得把青春托付给你是一定有所得的。也就是说,他们要相信你有兑现承诺的能力,守信才能建立信任,这是从一件件小事情累积出来的,最后可能就是人品。

总结过团队的核心价值观吗?

我们之前提炼过几点,最后汇成了一句话:更好的自己,更好的世界。我们知道自己有不足,我们希望能变成更好的自己,在让自己更好的过程中可以做很多事情,努力让这个世界也变得更好一点点。这一句话就把我们的文化讲完了,对的人自然能理解。比如,如果你停留在自己的舒适区,让你学一个新东西你抗拒,就不是“更好的自己”了;如果你做一件事不是从用户角度出发,就不是“更好的世界”了。

你们对组织文化的重视是一开始就有的吗?

意识是慢慢变强的。当组织的人越来越多时,你会发现,不是每个人都想创业,当然这也很正常。所谓文化,我认为它其实是一个筛选器,没有对错,要通过它留下价值观趋同的人。而且,只有在关键的时候你才能看到这个组织的力量是不是真的强。经历过年经历的那场危机,人几乎走光了,后来重建团队的时候我就特别在意价值观的认同。对于关键岗位上的人,我会在意他们是不是真的想创业。比如我在面试时会问,假如你财务自由了,做什么事会让你真的开心?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能从他们的回答中感觉出他是不是一个对自己有追求的人。文化是会向下渗透的,如果你的核心岗位都是没太高追求的人,下面有追求的人就会被排挤,就留不下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279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