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服装加工 >> 服装加工市场 >> 我自愿退出贫困户和低保
青海新闻网讯“在我两个儿子上学,家里经济最困难的时候,村党支部和‘第一书记’把我们确定为建档立卡户,享受了党的优惠政策,现在儿子有了正式工作,通过缝纫手艺我又能挣钱了,精准扶贫政策帮我们家度过了难关。如今,家里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生活条件比以往好了很多,经济压力也有了缓解,我再不能当贫困户了,我自愿退出贫困户和低保,让比我贫困的人享受国家的扶贫政策,只要大家都致富了我也很高兴。”姚新庄说。这是发生在化隆县扎巴镇本康沟村委会办公室里的一幕。
故事还得从年说起,年10月,张吉青被青海省西川监狱派往化隆县扎巴镇本康沟村担任“第一书记”后,就一头扎进田间地头了解民情,并对贫困户的生产、生活及主要经济收入状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在不到1个多月的时间里就完成了村里的贫困户走访调查。
在调查中他发现贫困户致贫的主要原因是他们没什么文化,也没有什么致富技能,男的出门只能靠苦力挣点微薄的收入,妇女只能在家守着那几亩薄田维持生活,面对村里的贫困状况,他经常为村民们的出路和如何让贫困户早日脱贫日夜苦思冥想。什么样的产业才适合本康沟村经济发展,是张吉青经常思考的问题。
一次偶然的机会,张吉青在自己单位发现了40台旧缝纫机,这些缝纫机的出现让他很欣喜,能不能把这些缝纫机利用起来,为本康沟村民们引出一条致富的道路呢?他立即把自己的想法汇报给了单位领导,并得到了大力支持,也得到了村党支部和村民们的热烈欢迎。缝纫机拉到村里后,村党支部将村党员活动室改造成服装加工车间,并从省上邀请专门的缝纫师傅在村里举办了缝纫培训班,为村里妇女从事缝纫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各项前期工作都准备就绪后,张吉青又忙着联系订单,几经周折后与青海哈尼福民族服饰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并创立了“党支部+农户+小车间”的脱贫模式。从此村里的党员活动室成了妇女自立更生,艰苦创业的主战场。经过两年多的努力,这些踏着缝纫机挣钱的妇女们通过自己的辛勤工作,不但收入有了明显提高,也引起了上级党政部门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年,在省市县镇领导的直接关心下,村里又新建起了一座标准化的服装加工厂,并增加了多台缝纫机。村里的13户建档立卡户妇女们也如愿在新厂房里工作了,村里的党员活动室也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今年3月份从村委会办公室里传出了一件让大家感动的事。
姚新庄一家三口是本康沟村里的建档立卡户之一,姚新庄的丈夫过世早,留下母子三人相依为命,她平时种庄稼补贴家用,还要供两个孩子上学读书,随着大儿子郭慧渊上了大学,家里的经济更是入不敷出,让这个家庭举步维艰,儿子几乎都要放弃学业了。而这时精准扶贫政策的到来,让这个不堪负重的家庭看到了希望,在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的帮助下,她家被确定为村里的建档立卡户,享受国家的低保。党的优惠政策给这个三口之家减轻了经济负担,姚新庄也加入了缝纫机制衣的队伍中,每月能拿至元左右的收入,孩子也继续完成了他的学业。大儿子郭慧渊完成学业后参军入伍报效国家,今年又考上了省司法厅公务员,每月有多元的收入,姚新庄看到大儿子有了正式工作,心里也很高兴,整个人也精神了很多。
苦尽甘来,苦日子也算是熬到头了,日子也一天天好了起来。每当姚新庄看到村里还有比自己更困难的家庭,心里却不是个滋味,和儿子商量后,决定自愿退出建档立卡户,于是姚新庄主动找到村党支部和驻村工作队提出了退出贫困户和低保户的决定,才有了开头的一幕。
通过大家的努力,本康沟村被列为化隆县乡村旅游建设示范村,通过实施“花海”、农家乐、家庭宾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将本康沟村打造为集花海观赏、餐饮服务、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旅游扶贫村。“村上的变化实在太大了,通过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我们村旧貌换新颜,也让我这个贫困家庭感受到了党的温暖。”此时姚新庄的脸上流露出了久违的笑容,那艰苦岁月留下的痕迹也慢慢地舒展开来,在明媚的阳光下,一个母亲和蔼的脸庞上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