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服装加工 >> 服装加工介绍 >> 苗族服饰受热捧加工车间生产忙
3月16日,在七星关区观音桥街道五里坪社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苗族服饰加工厂车间,记者看到多台电脑绣花机正开足马力,数名工人忙碌不停在加紧生产服饰成品,积极备货供应市场需求。
“现在喜欢苗族服饰的人越来越多,可以说是供不应求,只要是能生产出来,就能卖出去,完全不愁销路。”五里坪社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苗族服饰加工厂负责人李正芳告诉记者,年,工厂还没搬到五里坪社区,只有七八个工人。如今,工厂的规模变大了,务工人数也增加到了32人,而苗族人口占大部分。
目前,工厂主要负责生产少数民族服装,整个生产车间呈流水式作业。工厂生产披肩、上衣、裙摆和背扇等多种风格的苗族服饰,一套服装价格在元到元之间,最受消费者青睐的是多元一套的。背扇价格在元至元之间,价格高低不等。同时,工厂还生产少量的发夹和耳环首饰,年收入总计在70万元左右。另外,工厂主要与贵阳黔尚品、广州荔湾区合作。
“之前我们还专门组织相关人员到织金、丹寨等地去学习和培训。”李正芳说,平时除了店里现有的生产样式外,工厂还可以按照消费者的需求,进行量身定制。
长期以来,扶贫车间对易地扶贫搬迁贫困家庭劳动力放宽录用条件,人均月工资在元到元之间不等。“在这上班非常好,每月的工资有多元。”今年32岁的殷婵告诉记者,她家住在五里坪社区献山组,她在工厂上班一年多了。这里不仅离家近又能照顾孩子,还能挣点零花钱,每月还能休息4天。加上依靠自己的劳动挣钱,她还为家里减轻了不少负担。
除此之外,大部分工人都是在家里工作,主要负责制作毛线球和穿珠,毛线球是按个数计算,2元一个,用6种颜色的毛线制成。而穿珠是按米数计算,有6元、8元和10元一米的。只要制作完成,立刻送到车间就可以结算工资。
据悉,该工厂通过引进电脑绣花机等加工设备,形成规模化订单式生产,使苗族工艺焕发生机。这不仅解决了贫困劳动力、留守妇女等就业困难人员的揪心事,还有效助力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蜡染工艺还不成熟,要大力增加民族小饰品的产量,提升市场竞争力,不断创新,继续扩大规模,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观音桥街道党工委委员、宣传委员孙兆说,为解决群众就业问题,长期以来,该街道结合自身实际,采取有效措施,扩大就业宣传,积极改善就业环境,支持企业稳岗拓岗,多措并举促进劳动力就近就业。同时,充分整合周边闲置资源,不断改善就业生产车间,创造了多个就业岗位,增加群众的家庭收入,千方百计帮助群众过上幸福生活。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通讯员勾艳
编辑蒲曾勇
编审林全举
终审黎秀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