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加工

迁出穷山窝出彩新生活写在全国易地扶贫

发布时间:2022/12/27 14:19:38   

嵩县黄庄乡的汝南扶贫搬迁社区,新建的楼房依山傍水,环境优美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栾姗

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咋办?迁,迁出穷山窝。

河南贫困人口总量居全国第四位,是全国脱贫攻坚任务较重的省份之一。在太行山、伏牛山、大别山“三山”地区,有26.03万贫困人口生活在大山深处。

易地扶贫搬迁是解决这部分群众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是必须啃下来的“硬骨头”。

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指导河南时指出,要着力做好“三山一滩”扶贫开发工程,努力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省委、省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指导河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把“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任务纳入新型城镇化、现代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统筹推进,探索走出了一条“依托‘四靠’搬得出、覆盖‘五有’稳得住、围绕‘五个一’能致富、实现‘五新’生活好”的新路子。

一场昼夜兼程、砥砺前行的易地扶贫搬迁战役,在中原大地铺展开来……

年,我省完成了搬迁建档立卡9.74万贫困人口、建设个集中安置点的任务。

年,我省完成了搬迁建档立卡10万贫困人口、建设个集中安置点的任务,不仅在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现场会上作了典型发言,而且作为全国四个“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积极主动、成效明显的省”之一,获得国务院办公厅的激励表彰。

年,我省计划搬迁建档立卡6.29万贫困人口、建设个安置点。截至目前已全部封顶,预计今年年底可完成建设任务,届时全省“十三五”安置点建设任务将基本完成。

年,26.03万贫困群众全部搬入新家园。

春华秋实,辛勤耕耘的硕果,让这个金秋十月愈加璀璨。

“五年任务、四年完成、一年巩固”。这份即将交付的“答卷”,体现着亿万中原儿女的魄力和担当,更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注解。

1要搬谁——

以“绣花”功夫实施“精准搬迁”,确保不漏搬、不错搬、不搬错

走的是羊肠小道,吃的是河水或雨水,住的是石头房或土坯房,种庄稼是“望天收”……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但在河南大山深处的一些贫困地区,“水土”已经承载不了未来发展的需要。

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时刻牵挂着“三山”地区贫困群众。省委书记王国生深入贫困户家中、田间地头,嘘寒问暖。他指出,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做到精准施策、到户到人,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建立与贫困群众的利益联结,让他们搬得出、稳得住,实现稳定脱贫。省长陈润儿多次调研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强调彻底“摘穷帽、拔穷根”,必须牢牢抓住产业扶贫这个根本。

图为鲁山县赵村镇建成玫瑰谷,成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好项目

精准识别易地扶贫搬迁人口是整个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我省按照“贫困户识别、贫困户退出、扶贫资金使用‘三个零差错’”要求,采取“先申请、再识别、后核对”的工作方法,以“绣花”功夫实施“精准搬迁”,确保不漏搬、不错搬、不搬错,真正把“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贫困群众纳入搬迁序列。

申请程序细化为11步。严格对照国家搬迁标准,制定出台了《河南省全面精准识别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办法》,将精准识别程序由原来的“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六定”6步进一步细化为“选定搬迁区域、公布搬迁条件、普查筛选搬迁对象、群众申请、入户核实、村民小组评议、村委复议公示、乡(镇)复核公示、县(市、区)审批、省辖市审核、省抽查确认”11步,进一步明确迁出地区域条件和搬迁家庭个体条件,其中区域条件、个体条件均为4个,两类条件需各满足其中一个,提高了精准性和可操作性。

搬迁对象进行再三识别。按照“应退必退、应进全进”的原则,先后进行三次“回头看”“再甄别”,组织所有搬迁任务县对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开展“拉网式”排查,对符合易地扶贫搬迁条件的贫困人口进行了再动员、再

核实、再确认、再登记,既要把符合条件的搬迁对象全部识别进来,又要把不符合条件的搬迁对象全部剔除出去。所有搬迁任务县的精准识别人数必须经过县级政府主要负责人审定签字,逐级上报、逐级签字,经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政府主要负责人签字后,统一汇总到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领导小组,从组织上保障精准识别结果。

三单核对要求信息一致。在国家扶贫开发信息系统进行录入标记时,确保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标注搬迁对象、计划搬迁对象和实际搬迁对象三份名单一致,坚决防止“该搬未搬”“搬了不该搬的”或“搬谁是谁”问题。

改造后卢氏县官道口镇新坪村成为一景

根据严格筛选和科学评估,并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我省累计有26.0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列入易地扶贫搬迁范畴,涉及11个省辖市、3个省直管县(市)和50个县(市、区),其中国家级贫困县19个、省级贫困县5个,非贫困县(市、区)26个。

我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当头炮”,层层传导压力,压紧压实责任。

建立组织领导体系。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黄强任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省发展改革委作为牵头部门建立了省市县三级协同联动、相关部门合力推进的组织体系。

健全政策支撑体系。针对易地扶贫搬迁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涵盖易地扶贫搬迁精准识别、工程建设、要素保障、后续发展、成效考核等重点环节。

建立监督实施体系。坚持督促检查和指导服务相结合,成立4个督导组,分片分包对全省50个县(市、区)开展常态化实地巡查,实现对所有安置点督导全覆盖。

2搬到哪——

方便搬迁群众就业和生活,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对贫困群众来说,易地扶贫搬迁不仅是得到一栋新房、换了一个生存环境,更重要的是拔掉穷根,告别贫困,从此走上脱贫致富路。

“俺愿意搬。”对于是否愿意搬到镇上的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栾川县潭头镇张村的张文红脱口而出,“谁愿意住在那穷山沟?”

张文红之所以愿意搬,是因为“看中了这个地方”。与张村相比,镇上的这个社区不但基础设施齐全,而且交通便利。最重要的是,社区门前的潭头镇历史文化街区即将建成,她还能谋得一份工作或琢磨点生意来做。

我省以方便搬迁群众就业和生活为前提,充分发挥现有城镇载体的人口聚集和产业带动作用,按照“四靠”原则科学选址确保“搬得出”,实施公共服务“五有”确保“稳得住”,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推动生产生活方式发生质的变化。

灵宝市五庙乡龙祥新村感恩石

“搬得出”要方便群众“家门口”就业。我省把好安置选址“最先一公里”,在安置选址同时即同步规划后续脱贫措施,坚持“靠县城、靠园区、靠乡镇、靠乡村旅游点”的“四靠”原则,对有劳动能力且自愿进城的,靠近县城安置;对不愿意外出务工但有就业需求的,靠近产业集聚区安置;对没有离乡意愿或者自身条件差的,靠近乡镇安置;对有意愿从事旅游相关行业的,靠近旅游景区安置,全省集中安置的占比达90%以上,户以上安置点达个。

“搬走的是贫困,迁来的是幸福,转变的是观念。”栾川县发展改革委主任王景韬谈到当地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时说,栾川县结合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4.5%的实际情况,按照“四靠”原则实行集中安置,解决深山窝里的群众“贫困代际传递”现象,并鼓励有条件的贫困户兼职到乡村旅游点等创业。

“稳得住”要方便群众“坐享”现有公共服务。我省按照“保障基本、缺啥补啥”的原则,在每个规模以上安置点同步配建公共服务设施,实现有社区服务中心、有义务教育学校、有幼儿园、有卫生室、有综合文化场所,做到配套设施共建共享、公共服务覆盖到位。

西峡县贫困户通过香菇托管方式收到分红钱

卢氏县东明镇小湾村是个什么样的村?赵爱文说:“孩子上学要跑一个半小时的山路。”前不久,她全家搬进了易地扶贫搬迁西城社区后,日子美得像做梦一样。“孩子上了城里的好学校,来回还能坐公交车”“过去串个门都要走二三里路,如今啥事儿都能在家门口办完”。

“一路十八岔,岔岔有人家,多则三五户,少则一两家。”卢氏县是全省面积最大、人口密度最小、平均海拔最高的深山区县,同住一个社区的贫困户多来自不同的乡镇,其中最大的横涧园区安置点,余户贫困户来自全县18个乡镇。“办个证件、看个病、寄个东西……贫困群众家门口就能办完新‘开门七件事’。”卢氏县发展改革委主任符永卫介绍,该县将镇区便民服务中心、计生服务中心等15个职能部门全部入驻安置点,实现服务前移,方便贫困群众在安置点办理各项业务。

3怎么搬——

守住搬迁不举债的“底线”,探索实施“宅基地复垦券”公开拍卖

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易地扶贫搬迁人均补助标准为6万元,我省共需筹集资金约亿元,实施力度、涵盖范围、资金投入前所未有。而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涉及19个国家级贫困县、5个省级贫困县,地方财政紧张,钱从哪里来?

破解资金困境,要靠深挖自身潜力,更要靠创新求变。坚持守住搬迁不举债的“底线”。我省在提高中央预算内资金、地方政府债资金利用效率的基础上,由贫困群众自筹的元资金,由省、市、县三级财政共同分担,累计支付5.92亿元,切实减轻搬迁贫困群众资金压力。

栾川重渡沟景区步行街上,游客熙熙攘攘。该县围绕“旅游富县”发展战略,通过“公司+村组+农户”运作模式,走出了一条乡村旅游富百姓的新路子

积极拓展资源开源渠道。我省用好用活国家“城镇建设用地增加和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政策,创新宅基地复垦券在省域内公开交易政策,通过指标流转换取资金,增强了搬迁群众入住新家、脱贫致富等工作的资金保障。

年12月20日,我省首批宅基地复垦券拍卖会上,家房地产企业将首批复垦券购买一空,总成交额超过18.4亿元,扭转之前土地增减挂钩指标主要在县级政府间协商交易价格低、收益少的局面。

自实施以来,全省已拍卖两批复垦券共计亩,共筹集资金27.87亿元,惠及23个搬迁任务县的3万多个搬迁户,此举不仅建立起贫困县与郑州市等省内经济发达地区复垦券交易的供求关系,更搭建起城市反哺贫困农村的桥梁。过去,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拆旧复垦率低是个难题。“现在好了,有了充足的资金保障,搬迁和拆旧复垦可以同步进行。”内乡县发展改革委主任靳义刚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魏后凯评价说:“宅基地复垦券省域内公开交易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对于河南省乃至全国来说,都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制度创新。”

没花一分钱,分到一套平方米的楼房,栾川县秋扒乡幸福佳苑社区李新伟心里那叫一个美。“看看我的新家怎么样?”每当有人来到家时,他总喜欢“炫耀”一番。他欣喜地在单元门口贴上对联,上联是:托党恩乐迁福地;下联是:感良政喜住新居;横批是:共产党好。不少人说:“群众道出了心里话。”

嵩县半沟村脱贫群众建起农家宾馆

需要整村搬迁的整村搬迁,能提前搬的提前搬。

汝州市寄料镇平王庄村,多名分散居住在12平方公里的山区,形成78个村民组,有的一户人家独自住在半山腰。针对个别贫困县搬迁群众居住分散的情况,我省特别作出规定:居住农户20户以下、贫困发生率50%以上的自然村,原则上实施整村搬迁。如今,这个村庄已被列入整村搬迁村,从“穷窝”挪进宽敞明亮的新楼房。

嵩县是我省四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十三五”期间需要搬迁安置深山贫困群众2.75万人,总量占全省的十分之一。任务重,时间紧,只有提前开工、加快建设进度,早开工、早建设、早完工、早入住。嵩县发展改革委主任张明献说,已建成的集中安置点何村乡凤翔社区、大章镇大鑫福地社区等,都是三年任务一次规划到位、提前开工、加快建设进度的成果。

4咋脱贫——

统筹盘活各项资源,从根本上解决搬迁贫困人口后续发展问题

贫困户搬进新房并非搬迁的终点,能不能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产业是根本,就业是关键。否则,搬迁户就会“住着新房子,过着苦日子”“人住新房了,心还在山沟沟里”。

图为卢氏县西城区安置点分房时,满头银发的老大娘高兴得合不拢嘴

我省将搬迁后续产业发展和就业创业作为重中之重,坚持“一手抓搬迁住房建设,一手抓搬迁群众脱贫”,推动50个有搬迁任务的县,积极统筹盘活迁出区和安置区各项资源,开展产业扶贫“五个一”专项行动,已累计脱贫11.4万人,逐步从根本上解决搬迁贫困人口后续发展问题。

有条件的安置点建设1个村级光伏小电站——

采用“统一流程、统一招采、统一运维、统一验收、统一监管”的“五统一”模式,在安置点已建成并网个村级光伏电站,将惠及1.2万搬迁户。

林州市首个光伏扶贫示范点——城郊乡庙荒村,获批扶持资金建设了千瓦小型光伏发电站,每到月底电网公司都会把电费收益打到村集体账户上。村支书郁林英高兴地说:“有了这座小电站,相当于给搬迁贫困户买了一份长期脱贫保险。”

因地制宜落实1项产业帮扶措施——

各地结合科技扶贫、金融扶贫、到户增收等扶持措施,累计实施特色产业项目多个,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扶贫模式。

河南信念集团董事长叶传林曾实地考察了不少地方,最后选择了卢氏县,投资2.72亿元建设叶氏生态养猪场和食用菌种植工厂。“一是看上了这里森林覆盖率高达69.34%,是座‘深呼吸小城’,再加上昼夜温差在12℃,尤其适宜发展种养业;二是受益于当地的大力支持,有‘两免一贴’的金融扶贫好政策和扶贫项目的好机制。”叶传林说。

引导龙头企业建设1个扶贫车间——

支持和引导行业龙头企业将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转移至安置点附近的扶贫车间,已基本实现靠县城、乡镇的安置点全覆盖。

淅川县荆紫关镇易地搬迁集镇安置点贫困户宁芝荣匆匆吃过早饭,下楼走进扶贫车间,就开始上班了。“工资是计件结算的,干得多拿得多,再也不用千里迢迢出门打工了。俺现在是熟练工,每月能拿近元工资。”谈起现在的工作,他兴奋地说。

有劳动意愿和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稳定就业——

根据贫困户实际需求,通过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等措施,带动一大批搬迁群众就近就业,其中产业园区就近就业的占比最大,公益性岗位安置也解决了部分就业。

新县贫困群众在安置小区内晒辣椒

淅川县盛湾镇政府出台优惠政策:贫困群众进厂培训前两个月免食宿,每天发放补贴40元。同时,该镇还通过励志教育、开展技能竞赛等活动激发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此外,盛湾镇还把扶贫车间作为贫困群众的技能培训基地,帮助他们在家门口学会一技之长,为今后持续增收致富奠定基础。

贫困户有1份集中理财、定期返还的稳定收益——

将复垦券交易的一部分交由省扶贫搬迁公司统一委托的专业理财机构投资管理,定期将投资收益返还搬迁群众。

年5月31日,省扶贫搬迁投资有限公司与中原银行、交通银行河南省分行分别签订委托投资理财协议,我省正式开展宅基地复垦券收益长期投资理财工作,这是河南省乃至全国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重要政策创新。此举让搬迁贫困户既能从深山中搬出来住新房,还能每年得到一笔稳定的收益。

栾川县秋扒乡产业园内光伏发电项目,占地20多亩,发电后使全乡贫困户受益

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最终是要实现生活好。省发展改革委主任何雄说:“易地扶贫搬迁,不仅要使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还要使贫困群众过上好日子。”

我省顺应搬迁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期待,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以精神文明建设为重点,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作用,通过开展先进社区创建活动等措施,不断提高文明素质、改善人居环境、丰富文化生活,使搬迁群众饮水思源感恩“新时代”、高高兴兴住进“新房子”、提振精神展现“新气象”、稳定脱贫实现“新作为”、齐心协力营建“新家园”,在共建共享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光山县寒诗羽服饰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一派繁忙景象,当地居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灵宝市五庙乡龙翔新村易地扶贫搬迁示范店,一栋栋红白相间的楼房整齐矗立着,小区里绿树成荫、亭台楼阁,刻着“千秋万代,永沐党恩”“饮水思源”大字的两块巨石一前一后镶嵌于院中。“党的政策真是太好了,我能搬到这里居住要真心感谢党啊!”贫困户薛铁虎高兴得合不拢嘴。

“群众搬到哪里、支部建到哪里。”我省以高质量党建推进高质量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在社区组建党支部和社区服务中心,在楼栋建立党小组,对社区党员网格化管理。

年5月底,卢氏县管道口镇易地搬迁社区的户贫困户来自16个行政村。支部委员会成立,并在产业发展、后续保障、促进和谐、社区管理等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上门调解个家庭矛盾、主动帮小区维修个水电、免费给老年人理个发,都是贫困户里的共产党员。”社区党支部书记李海停说。

金秋十月,充满生机、潜力巨大的中原大地上,一排排楼房拔地而起,一张张笑脸幸福洋溢,伴随贫困群众的是出彩新生活。

脱贫攻坚战“集中总攻”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河南正以不辱使命的奋斗激情、以军令如山的敬畏之心、以抓铁有痕的过硬作风,坚决全面打好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确保到年交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中原更加出彩的首份重量级“出彩答卷”。

观摩点名片

南阳市

淅川县

任务:搬迁群众人,任务量占全省的十三分之一,南阳市的近一半。

特点:做好搬迁人口、集中安置点和产业发展规划,坚持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搬迁与脱贫同步。

①毛堂乡铭泽社区在附近配套建设两个扶贫车间:佳美伞业扶贫车间和森旭集团公司扶贫基地车间,以手工加工为主。同时在该社区建设高标准小龙虾养殖基地,全部采用大棚方式养殖,实现四季可养,收益范围覆盖铭泽社区所有搬迁户。

②寺湾镇前进社区在安置点附近建了桑茶加工、源达眼镜厂、服装加工厂等扶贫车间,满足了搬迁户转移就业的不同需求,并组织他们到企业进行技能培训,实现就近就业。

内乡县

任务:搬迁群众人。

特点:以“三带五联奔小康”活动为抓手,全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工程建设、拆旧复垦、产业扶持和安置区管理等工作。

①七里坪乡后坪思源社区在省“五有”的基础上新增加了两个有,一个是洗浴中心,一个是菜园。

②马山口镇汪沟幸福社区成立管委会,建立制度、明确职责,专人负责安置点卫生和基础服务设施管理。

洛阳市

栾川县

任务:搬迁群众59人。

特点:按照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思路,合理安排三年搬迁任务。年以探索实践为主,完成总体任务的30%,年基本实现大头落地,年任务收官,实现“五年任务三年完成”的目标。

①秋扒乡幸福佳苑安置点建设严格按照工程招投标、监理、质量监督等手续,高标准建设搬迁小区,并统一装修,使贫困群众拎包就可入住。

②狮子庙镇下河社区安置点率先在搬迁社区组建了社区党支部,建立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在楼栋建立了党小组,对社区35名党员设岗定责网格化管理。

嵩县

任务:搬迁群众2.75万人,占全省10.56%。

特点:突出抓好“建、搬、拆、稳”四个环节,确保项目管理规范、搬迁对象精准、发挥应有效益、实现脱贫目标。

①德亭镇德福苑社区“以规划彰显特色”,按照“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思路,让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植入建筑的理念。

②何村乡凤翔社区鼓励和引导群众把搬迁后闲置的耕地交由所在村委统一流转发展培育特色产业,通过分红增加收入。

三门峡市

灵宝市

任务:搬迁群众人。

特点:聚焦党建引领、基础先行、产业带动、文化支撑,实现社区党支部、配套设施、后续产业、宣传教育全覆盖,真正让搬迁群众“有归宿感、有获得感、有安全感、有幸福感”。

①五庙乡龙祥新村按照人均25平方米标准为户人设计了50平方米~平方米4类不同户型。

②朱阳镇幸福家园安置点设立“吃水不忘挖井人,脱贫攻坚感党恩”纪念石,建设“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水景、感恩亭、幸福长廊等景观,让贫困群众知党恩、感党恩。

卢氏县

任务:搬迁群众人,任务量占全省任务的九分之一,三门峡市的二分之一。

特点:用好先行用地政策、复垦券交易和增减挂钩政策、金融扶贫等政策,一站式办公助扶贫。

①官道口镇易地搬迁安置点实现服务前移,镇区便民服务中心、计生服务中心等15个职能部门全部入驻。

②杜关镇杜荆河畔易地搬迁安置社区以香菇生产、蔬菜种植为主,采取“龙头企业+基地+致富能手+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通过订单农业、托管代养、劳务增收三种带贫模式,帮助搬迁群众实现稳定增收脱贫。(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269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