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服装加工 >> 服装加工优势 >> 危中觅机嵊州传统领带服装行业转
在全封闭智能化的工厂车间里,蚕宝宝不用吃桑叶,全年都能生长,生产出的丝质达到国标5A级以上,比传统蚕丝更柔软。嵊州市巴贝集团的这一工厂化养蚕技术,不仅颠覆了多年的传统养蚕模式,更攻克了人工饲料工厂化养蚕技术这个世界性难题。
传统产业要实现逆袭,转型升级与科技创新是双飞翼。这是巴贝集团董事长金耀一直执守的观点。事实上,由其一手打造的巴贝集团,某种意义上亦是嵊州传统产业不断发展、转型的样本。
从传统领带服装生产企业的“为丝所困”,到如今的工厂化养蚕,打造中国丝高地,“巴贝”讲述的,不仅是一个精彩而有意义的企业故事,更是嵊州服饰产业的蝶变传奇。
作为国内生产规模最大的高档领带生产企业,蚕丝是“巴贝”的主要原材料。而作为中国领带之乡的嵊州,以领带、服饰为主的传统企业占据相当比例。近年来,蚕丝价格上涨飞快,每一次蚕丝价格波动,都会引发行业震动,甚至攸关企业存亡。另一方面,中国是丝绸大国,蚕丝产量占世界70%,但近年来,由于土地、劳力等要素制约,蚕丝产量步入下降通道;浙江作为国内蚕丝高地,蚕丝产量也是逐年锐减。凡此种种,催生了金耀实施工厂化养蚕项目以寻破局之路的梦想。该项目历时7年时间,一期项目投资5.6亿元,研发投入高达1.5亿元,攻克品种培育、饲料配方、疫病防控、机械设备、自动控制等多项技术难题,成功用人工饲料代替桑叶,用工厂化养蚕代替传统的养蚕方法,彻底摆脱了养蚕对季节、气候的依赖,实现了全年养殖。这不仅为“巴贝”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下游高档蚕丝产业提供了原料保障,也为全省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嵊州样板,推动我省从“丝绸大省”向“丝绸强省”转变。
今年以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更加速了我市传统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步伐。而对疫情考验,不少企业主动谋划、积极应对,推动产品品牌、产业链供应、产业格局的加速转变。
受疫情影响,以外贸为主的传统服装企业,面临的情况更加严峻。在疫情的倒逼之下,对传统服装行业转型升级的迫切性也更加凸显。重新构建产业上下游生态,推动整个行业走“微笑曲线”的两端——研发设计与消费市场,成为这个行业的重要出口。
疫情防控期间,隔离衣、防护衣、口罩等成了紧缺重要防控物资,有着30多年服装生产经验的加佳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疫情危机下积极转型,第一时间“跨界”转产防护服、隔离服等防疫应急物资,并以此成功开拓了境外市场,由原本单一的内销渠道拓展为目前的内贸和出口并举。市盛泰针织有限公司则取得医用口罩生产资质,员工放弃休假,坚守在忙碌的生产岗位上,助力抗击疫情的同时,不断提升公司产能。
疫情之后,传统产业的品牌理念需要重新定义,贴牌加工、订单模式、加工贸易,越来越缺少价值空间。随着大数据和智能制造的普及,直接对接消费者、网红直播、个性化定制等突破传统制造业的思维,优化行业结构成为品牌培育和重构的关键。
位于黄泽镇的市戈亿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经营节日派对、动漫游戏、电影表演等文化创意服饰和周边产品的企业,在全球受疫情影响的大背景下,出口订单不减反升,新订单已排至今年9月份,呈现出产销两旺的好势头。其背后正是企业不断紧跟市场潮流、创新设计的结果,品种多样、个性鲜明的定制化生产深受客户欢迎。与“戈亿”一样,我市全顺集团也通过推出定制产品、从主营外贸转为内外贸双轮驱动等方式,企业发展迎来一片新的天空。
这次疫情,更使得在线交流、在线设计、在线下单、在线交易等成为一种整体性行为,使得服装等传统产业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背景下,转变传统生产、销售模式,探寻新业务形态的变革成为常态,这些,都将成为影响今后传统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从守业到创新,从传统到智能,无论是自身发展所需的不断进步,还是外在因素的客观推动,我市传统产业都将在不断阵痛、探索、转型中发展壮大,重回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