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服装加工 >> 服装加工优势 >> 临沭县文化扶贫三步走,脱贫路上劲头足
季德山
临沭县在确保物质扶贫到位的基础下,注重从文化精准扶贫层面上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发掘文化资源、聚力文化扶贫,创新实施文化精准扶贫三步工作法,扶贫扶智扶志,既富“口袋”又富“脑袋”,实现了贫困对象物质脱贫、精神富足,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第一步:文化惠民先扶志
把扶贫与扶志有机结合起来,既送温暖,更送志气、送信心,通过健全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激情四季·唱响临沭”、文化志愿者服务等群众文化品牌活动,用优秀的文化作品来鼓舞人、感染人,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生活,最终达到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摆脱贫困的目的。“老支前”王克昌老人曾受邀参加新中国成立70周年盛典。他也是临沂市年龄最大的基层“十九大精神宣讲员”,时刻把党的好政策挂在嘴边:“现在咱村里成立了艺术团,每天晚上都有跳广场舞的,文化下乡让咱精神生活更富足,生活好了,心情就好了,日子就有奔头。”王克昌说。
扶贫办工作人员到社区开展理论政策宣讲、志愿服务活动。
第二步:文化培训再扶智
一是实施能人培训带动工程。在临沭县陈林村,贫困残疾人刘晓华在县里的脱贫培训班学习服装裁剪后,利用扶贫小额贷款在村里开办了一家服装加工车间,并由当地的服装厂提供设备和加工订单,并招聘了20多个贫困户当工人,成为村里第一批创业脱贫的能人,还带动了周边贫困人口实现就业脱贫;据统计,临沭县帮助贫困人口通过掌握一技之长实现就业或创业脱贫,返贫率仅为0.26%。二是开展传统手工艺培训。充分利用全县丰富的非遗资源,深入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利用“星辰计划”基层文化人才培训品牌,举办非遗传承手工艺助力扶贫培训班,大力培育乡土文化人才,连续三年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免费举办柳编、绒绣培训班6期,培训贫困人员多名,为他们提供脱贫致富的门路。李庄村贫困户李秀菊就是通过这次项目学会并从事绒绣,莫宗荣被临沂市文旅局聘为“临沂市文化扶贫工艺导师”。三是开展网络创业培训。自年临沭县青云镇电商孵化中心成立以来,先后举办了26期电子商务培训班,培训学员人次,充分发挥平台“电商创客”功能,逐渐为电商发展培训相关急需人才。
镇街柳编工艺培训工作现场。
第三步:文化项目助脱贫
一是推进实施“文化产业”工程。临沂市着眼于解决群众反映的“脱贫无门路、致富无项目”问题,因地制宜发展一批产业,进行精准帮扶。为此,临沭县高度重视柳编产业发展,把“非遗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兴”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举措之一。年,全县柳编制品实现出口13.6亿元,同比增长5.3%,占全市柳编制品出口的55.6%,全国柳编制品出口的22%。二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大力推进“互联网+传统工艺”,壮大临沭柳编、莫氏绒绣等优秀文化产业,拉动贫困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围绕工业品和电商服务下乡,着力构建覆盖县镇村三级的电商服务体系,推动柳编等特色农产品实现上行。目前,县内拥有电商企业0多家,电商孵化园区2个,市级电商示范企业4家,培育电商交易支撑平台5个,专职网商余人。仅年便实现柳编国内线上零售额过2亿元。三是扶贫厂房助力扶贫。本着宜工宜商、宜农则农的原则,临沭县从当地优势产业筛选出适合当地经济发展、便于群众发家致富的项目建设扶贫车间。先后建成手工加工类、农产品深加工、劳保用品、鞋帽服装等工业品来料加工车间68家,覆盖了全县省级重点贫困村和贫困偏远地区,年产生值过千万元。
临沭县高标准建设的柳编博物馆。
经验与启示
一是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是基础。实施文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领导重视、支持是首要保障,重点工作在基层,主要任务在镇街村居,强有力的组织体系是高标准完成文化精准扶贫的根基。临沭县在实施文化精准扶贫工作中,先后成立了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各主管部门、协同单位为副组长,各镇街一把手为主要成员的领导小组,并在乡镇、街道和村居逐级设立领导机构,一层抓一层、一级抓一级,事事有人做、件件有落实,为工作开展铺平了道路。二是强大的精神支撑是引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临沭县作为沂蒙革命老区的腹地,拥有“新华社旧址”、“滨海革命烈士陵园”、“刘少奇在山东纪念馆”、“朱村红色村史馆”等一系列红色文化遗留和革命遗址,是沂蒙精神的本质内涵发源地之一。沂蒙精神的第一要义是党和人民水乳交融、党群之间血肉联系。完成脱贫攻坚重任,实施文化精准扶贫就必须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做到忠诚担当、一心为民;必须用沂蒙精神激发自强之志,强化生产发展要素保障,引导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牢固树立“宁愿苦干、决不苦熬”的信念,艰苦奋斗,勤劳致富、自主脱贫,做到党政军民一条心,全力以赴拔穷根。三是高效的部门统筹是保障。在实施文化精准扶贫过程中,资金是第一要素。临沭扶贫办与县文广新局密切配合,对内协调项目专项资金,整合扶贫优势资源,对外积极向国家、省、市相关部门汇报对接,借助国家对贫困地区、革命老区扶持政策,争取上级公共文化服务、广播电视村村通、数字电影、农家书屋、文化遗产保护等各类政策、资金、设备等扶持,支持贫困村文化建设。同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民间资本参与,共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形成了各方广泛参与、内外促进的文化精准扶贫大格局。四是做好结合文章是关键。实施文化精准扶贫,必须做好结合文章,注重与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相结合,善于找好切入点、搭建多方协同发展的平台,在新农村建设中融入文化精准扶贫元素,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形式,传播凡人善举,营造出“积小德为大德,积小善为大善”的良好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