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服装加工 >> 服装加工优势 >> 人口红利的消退,中国服装加工代工贸易
背景:回溯到上世纪80、90年代,中国的品牌发展和中国的品牌溢价非常有限,虽然改革开放打开了国门提供了贸易渠道,可由于质量和品牌,也几乎没有国家进口我们的服装等轻工业布料。当时中国人力成本低,最大的优势就是发达国家在中国建立劳动性密集(人的劳动对产品生产起重要作用)产业的工厂的成本低。
于是-----服装加工贸易行业应运而生-不需要品牌和销售渠道地搭建,仅仅需要考虑加工技术和加工质量。
到了21世纪初,韩资、日资、美资等注资中国,开办服装加工厂再将成品服装运输到别国贸易,贴上自己的品牌这种运营模式已经非常成熟。在95-05年的这个行业里无论是外资在中国的子公司还是外资企业母公司的盈利都非常可观。可以说这个阶段的服装加工贸易不但为中国带来了经济上的增长,也为市场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谁也想不到今天。
某合资工厂据我大学附近当地人老一辈回忆说,曾经遍地都是这种类型的服装加工厂,甚至整条街都是一个外资企业的工厂。然而在我本科学习阶段却没有几家,仅存的几家可以说也是奄奄一息、入不敷出。
于是我探访了某韩资企业中国子公司董事长兼股东,在这之后深刻认识到了服装加工企业的迅速衰退的原因:
随着经济发展,中国人力成本迅速提高,外资工厂纷纷改投缅甸老挝越南等人力成本更加低的国家。由于人力成本偏高,在中国已经入不敷出。轻工业、体力活的劳动对比办公室坐班、销售等工作缺乏个人财务和个人满足感方向的吸引力,年轻人普遍不愿意沉下心去好好学习。固定的贸易渠道和代工订单限制了渠道开发的人才引进,重新建立新的销售和贸易渠道成本高、见效慢。该合资工厂在中国一年亏损万人民币,已经在关门倒闭的边缘。实际上在05年后,除了这家服装加工厂已经在中国倒闭了数十万家,服装工厂的工人们也迎来一波下岗潮。
某倒闭工厂启发:产业转型的重要性:顺应时代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律才能存活。
对于服装行业来说,建立品牌、扩展海内外销售渠道、高端化(精细化)加工是服装加工发展的趋势。而21世纪最大的潮流就是互联网的发展和进步,应运而生的数字化改革是每一个企业都应该考虑到的转型模式。
存活下来的服装加工厂:
建立了互联网模式的销售推广渠道:低成本、快速、低风险完全建立自己的品牌:长时间、高成本口碑为王,高成本高端精细化西服加工工程:技术研发高投入,高成本互联网改革是短期内服装加工企业存活的最优解,在长期来看还是要根据服装行业的特质进行进一步地改革发展。
服装行业之外,全世界企业都存在互联网+思维和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的问题,顺潮流昌、逆潮流亡或许已经成为不变的定律。
数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