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服装加工 >> 服装加工发展 >> 拆解外贸之痛来不了老外见不着订单,成
“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李白的《估客行》虽寥寥数笔,却生动描绘出唐朝对外商贸的繁荣景象。
事实上,从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到明朝郑和七下西洋,从“海上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中国的对外贸易史从不缺少传奇和壮举。
新冠疫情得到控制后,中国外贸开始复苏。据海关总署最新数据,今年1-2月,中国货物贸易出口同比大增50.1%,贸易顺差强势反弹至.6亿元。
亮眼的数据,是靠一家家外贸企业支撑起来的。海关总署披露,年,中国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达53.1万家,其中,民营企业进出口14.98万亿元,占全年外贸总值的46.6%,连续两年坐稳中国外贸“C位”。
然而另一方面,原材料紧缺,汇率上升,集装箱告急,航线堵塞……外贸人又在持续经受着来自各方面的考验。
为了全面感受中国外贸业的复苏情况,日前,凤凰网财经走访了多个中国外贸重点地区,试图通过所见、所闻,感受中国民营外贸企业的生存现状。
冷清的义乌国际商贸城
作为中国外贸企业的聚集地,义乌成为了每一个外贸人绕不过去的话题。这座占地一千平方公里的县级城市,因物美价廉的小商品享誉全球,义乌也因此得名“世界第一大市场”。近年来,铁路、海运、航线,多样化的交通将义乌的不计其数的商品运往世界各个角落,助推中国飞驰在成为“世界工厂”的路上。
图:义乌街边的宣传板凤凰网财经摄
从“鸡毛换糖”到成为中国的外贸招牌,义乌人的经商传统从古代延续至今。根据义乌市商务局信息,义乌国际商贸城现有商户7.5万家,市场关联企业20万家,万从业人口,商品涵盖26个大类、多万种。而这些数字只是义乌“世界小商品之都”的缩影。
凤凰网财经日前走访了义乌国际商贸城,与印象中的热闹场景不同,工作日的这里略显冷清,前来采购的客商并不多见,档口的老板也颇为清闲。
通过走访多家档口,凤凰网财经发现这些以散客为主的个人外贸商户,目前最主要的经营压力来自两方面——客源流失、现金流紧张。
图:工作日下午的国际商贸城颇为冷清凤凰网财经摄
“现在生意不好做,不正常”,一位位于商贸城四区四层,专营围巾生意的老板娘对凤凰网财经表示,“从去年开始就这样了,老外都进不来,没生意可做”。一位出租车司机也向我们感叹义乌外国人的减少,“以前每天至少能拉到一个外国乘客,现在一周都难碰到一个。”
凤凰网财经了解到,老板娘在义乌从事外贸生意已有近二十年,随着生意一点点向好,就租了店面搬进了这里,希望能再做大些,而这也是这里大多数商户的经历。“这里每个区域都是按照产品种类划分好的,比如你买围巾,四楼这一层就全是围巾,你要想买饰品,那就去一区”。
老板娘对凤凰网财经表示,由于疫情原因,商户们都面临着“无生意可做”的窘境,“好的档口,有一两个老客户返单,还能撑下去,比如饰品区那边,他们也有国内单,像我们全是外国客户”。据了解,在国际商贸城的商户主要以外贸为主,面向的国家主要涵盖中东和非洲,偶尔也有美国和欧洲,而不同种类的商品,也有较为明显的季节性。
尽管国内疫情逐渐好转,但由于国外疫情仍处于高峰期,所以对大部分以出口为主的商户来说,经营情况并未见明显改善。“以前早上不到8点就开门了,有的老外一逛能逛一天,现在一般九十点才开门,有的干脆就关掉了”,凤凰网财经在国际商贸城里看到了不少档口歇业,有的还写着“出租”的信息。
图:国际商贸城档口关门,摊位出租凤凰网财经摄
商户们生意惨淡,或许从租金的变化中也能窥见一斑。据了解,在国际商贸城,同样面积的档口租金却并不相同,所在楼层、区域、所售商品等均是影响租金的重要因素。据一名楼内负责人介绍,一个摊位一般的出租期限的两年,两年到期后,如果商户不主动放弃或出现严重违规行为,则可以继续承租。“有点像半固定资产,”该名负责人表示,一般情况下,商户们都会选择续租,“但去年以来,因为经营困难,确实出现了不少撤走的商户”。“我们也没办法”,在他眼中,商品市场是整个义乌的“命脉”,而国际商贸城则是义乌整个商品市场的核心,但如今,面对国际商贸城持续的不景气,他们却手足无措。
图:国际商贸城档口关门歇业凤凰网财经摄
凤凰网财经进一步了解到,疫情期间,国际商贸城给每家商户减免了两个月租金,但撤柜现象还是断断续续发生。一位五金区域的商户透露,这两年租金降得很厉害,但商户们仍旧未能缓解经营压力。“年-年,一年租金是17.8万,年-年租金降到了9.8万,今年跌到了8.5万。”但其同时感叹,尽管租金看起来降了很多,但也还是承担不起,“谁愿意诅咒自己的生意不好呢?”而在生意更差的围巾区域,有商户透露,近三年的租金从11万降到7万,再到今年只有1万,“滑铁卢”式下降的租金并未让其感受到轻松,“租金降得越多的,就证明生意越差。”
在缺少收入来源的B面,身处国际商贸城的商户们,还正在经历“无钱可用”的窘境。
4月初,一封在网络上流传的义乌警方“致全国各地公安机关的一封信”撕开了义乌近8万外贸商户的经营困境。事件共同的点就是,商户们收到的货款或涉嫌网络诈骗或涉嫌非法赌博,而这些资金的来源又牵扯到了地下钱庄。由此,商户们涉案的银行卡遭到各地警方的冻结,不仅令生意资金链几近断裂,甚至还影响到了个人和家庭生活。“去年最惨的时候,连孩子的校服钱都交不起,现在就是做生意要被‘冻死’,不做就要‘饿死’的处境”,一位遭遇冻卡的商户说。
遭遇“冻卡”的商户数量有多少?凤凰网财经拿到了一份统计数据,根据一个由冻卡商户们自发组织的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4544.html